第11章 (2 / 4)

+A -A

        最让她难受的一点,就是莫莫不经意告诉她,12月的一天,她看到r开着的车在外面办事——而那一天,真是宜家之行的日子。

        或许早些发现,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让他们有复合的可能吧?艾芙忍不住这么想。那么如果当时她什么都没答应什么都不做甚至不出现,会不会好一点?

        然而过去的就无法挽回。

        宣讲会开始了,艾芙从乱七八糟的像法中回过神来,正襟危坐。

        先是挪威。奥斯陆的一位教授先是说一通挪威民富国强、生活安逸之类的废话,然后谈学校优势,谈申请条件,签证要求,等等。申请要老托福550分以上,并不算很高,但是挪威语是个难题,暂且p。

        再是丹麦。这个国家艾芙有本科同学去,还可以。出来讲的一个教授很可爱,上来就谈安徒生,很对艾芙那杯茶。但是抱歉,人生不是童话。丹麦人英语不错,这倒是个优势。

        最后瑞典。这是艾芙来听的最重要目的。除了乌普萨拉,出来讲的还有位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教授。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世界排名前20,最重要的就是它是每年评选诺贝尔医学奖的地方,有种不寻常的耀眼光芒。艾芙始终忘不了,那天看到斯德哥尔摩的照片时心中腾起的小小激越,更忘不了那时既向往又迷茫的眼神。人真是容易从众——姑且认为,因为是牛人,就算是从善如流吧。瑞典的留学要求倒也并不十分高,但要申请博士的奖学金也是比较困难的。

        没有奖学金,在高消费的北欧,实在是痴人说梦。

        宣讲会留做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多。一到自由活动时间,艾芙就凑到卡罗林斯卡的摊位前。

        她是那种不怕开口讲英文且讲多了容易超水平发挥的人。她抓住一个空闲的教授就开始巴拉巴拉巴拉,没想到那个教授一开口她就崩溃了——这是位印度人,一口印度英语在中国人听来不比日本英语好。这时旁边一个教授开口了:

        “英语不错啊。托福多少分?”

        “b是110。”

        “嗯,p(高低表示成绩的好坏)呢?”

        “本科时候是3。5,现在——”

        “不错不错,”那位教授立刻笑眯眯,递过来一份表格,“填一填吧。”

        艾芙拔出只笔跑到旁边填了半晌,又回来交表格。

        教授依然笑容满面,冲着她热情地说:“欢迎你来卡罗林斯卡哦。”

        艾芙立刻厥倒,讪笑着点头致谢,向后退了几步看清横幅,才发现刚才印度人那里是丹麦的大学的摊位,与瑞典的摊位紧挨,这位看起来和蔼可亲的教授才是卡罗林斯卡的。

        真真是误打误撞,乌龙啊。

        本着广撒网多积分的原则,她又填了五六份各个国家的表格,包括挪威的——谁知道到底能拿到哪一个的r呢?总不能自己堵路吧。不过她也没抱过分希望,这时招的都是秋季入学的,而她要到明年春季才能结束两年半的硕士阶段学习。

        不管怎么样,但求以后不要问心有愧。

        这是艾芙做申请出国打酸时参加的第一个留学宣讲会,也是最后一个。

        四.绿色(9)

        [你的存在,使这里与众不同。]

        两天之后,艾芙中午接了个电话面试,稀里糊涂了一番,才发现正是卡罗林斯卡的那位老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瑞典的雪 第11章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