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教授很不耐烦地点了点头。
“哪一位是他?请黄先生引荐引荐。我对闻笔先生仰慕已久。”
黄教授冷冷地说:“他没来。”
“这样的会议,闻先生怎么会不来呢?”日本学者大惑不解。
“他没资格参加!”黄教授生硬地说。说毕,他离开了座位,不想再跟这个不知趣的日本人谈下去了。
日本学者顿时满脸通红。
他红脸的原因,不是黄教授对他的极度冷漠,而是觉得闻笔都没有资格参加的学术会议,自己就更没有资格了。
他在开会前夕离开中国,回到了日本的书斋。这个实际意义上的中国通,再也不敢声称自己精通中国文化了。他实在弄不清楚当代中国的学术研究已经走到了哪一步。以前,他以为闻教授是中国楚辞专家中最高的权威,哪知山外有山,他还根本没被中国人打上眼呢!
下载
日本学者更加一心一意地潜心治学,千方百计收集黄教授的著作,带着十分虔诚的心情坐下来拜读。
然而,他除了发现苍白二字之外,什么也没看出来。
日本学者迷惑了。
中国人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他突然又想起了那次中国的北京会议,通过有关途径,质问闻笔先生没有资格参加的理由。
得到的回复让日本学者大吃一惊:
闻笔先生淡泊名利,除了他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一般的学术研讨会,他是不会参加的。
日本学者禁不住冷笑几声。
他以前是要给《楚辞学刊》投稿的,且每寄一篇来,黄教授都作为重头戏采用了。打那以后,他再不把稿件寄往中国。他有一种明显的感觉:黄教授欺辱了他。他也曾经写过几封信来质问黄教授,黄教授置之不理,对这个多管闲事的老头儿十分厌烦。
那位日本学者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感到失望。……当刊出闻教授及其学生论文的刊物一出,黄教授四处赠阅,自然也包括那位已有明显芥蒂的日本学者。
结果,那位日本学者首先回信。在薄薄的一页纸上,燃烧着老学者欢呼的热情:“孤本不为林,断岸成沟壑,你们终于握手,必将成为一座桥梁,让后继者从这座桥上通过。这是楚辞的幸运……”
第九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