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一步了解她的家庭背景,她随母亲生活,生身父亲在她三岁时和母亲离了婚,养父对她倒不错,但是爱在外面玩女人。她时常见母亲烦恼不已,便暗自思忖,如果自己是男人的话将怎样怎样做,在心底里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男性画像。
很偶然的,她周围多为女性,造就了她走上同*道路的环境。当然身处这种不利环境不代表一定就会成为同*者,她之所以成为一名同*者,主要并不是别人的引诱,而是她心底里的男性理想。幼儿时期的潜在心理对她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她不过是将它一步一步具体化了而已。
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更多的事例了。但是通过上述这位女性的例子,已经充分展示了同*者的生活实态。
对其他同*者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女人心里都有着一幅理想的男人画像,她们往往会从身边的异性中去寻找这个理想男人,从中获取爱情;真正的同*者却没有进行这种替换,而是自己去扮演这个理想男人,倘若中途倾心于某个男人,则一定是这个男人能够满足她继续扮演男人角色的潜在愿望。
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同*者虽然肉体上缺少快乐,但却能够用精神上的快乐去弥补肉体上的快乐。
假如娶这种女性作配偶,对男人来说或许性的快乐少了些许,但是精神层面上的快乐足以弥补生理上的不足,因而还是有不少益处的。
本章小结
一、女性同*大致可以分为暂时性的同*和真正的同*两种类型,前者只不过是邂逅男性前一时的行为,后者则是在邂逅男性后仍旧无法摆脱对同性的爱。
二、同*者大多是在性方面未成熟的、尚未体验到与男*合的快乐的女性。
三、真正的同*者中绝大部分属于男角,她们通过扮演男角,将自己幼儿期开始怀有的男性化理想付诸具体行动。
四、可以肯定的是,同*者是想象力丰富的浪漫主义者,精神优先于肉体的非女性化的女性。
性感缺失的女人(1)
绪言
本章将论及最大的难题——*缺失的女人。
称之为最大的难题,首先是“*缺失”的成因因人而异、千差万别,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其次因涉及个人的*隐私,有关其症状的自述少而又少,即使有,也大多经过了言辞上的处理后才表达出来。本来已经够复杂了,还有各种各样的个人理由叠加在一起,且情况因时间逝去而不断变化,另外,就像女人没有阳痿不举的实际感受一样,男人也没有女人*缺失的实际感受,种种原因,情况之复杂实在无法一一列举。
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光是发牢骚。
迄今为止,“*缺失”犹如湮没在茫茫黑暗中一样,即使偶有相关的论述,也是孤零零的、互不关联的个人案例介绍,几乎看不到对此系统的概括、分类以及基于此之上的理论阐述。
本章之所以不称为“*缺失症的女人”,而称为“*缺失的女人”,自有笔者的考虑。加上一个“症”字,犹如症状、症候、病症、恶症等等,会给人一种疾患的印象。
事实上,英语中与“症”语意相当的p一词,是指疾病的症状或性质,显然是以承认其是一种疾病为前提的。
但是笔者却认为,将*缺失作为一种疾病对待,似乎有些过了,它只能说是一种倾向。因为它不仅仅单纯是身体上的问题,生活中*缺失的人与普通人看上去也并无两样,并且还被排除在健康保险的范围之外。
基于这样的理由,笔者去掉“*缺失症”中的“症”字,称之为“*缺失”。如果斟酌一下“高血压”与“高血压症”、“不孕”与“不孕症”的语感差异,就能够理解这两者的区别。
可以看出,前者仅是一种倾向或是状态,而后者则是一种在医学上成立的疾病。
换句话说,去掉这个“症”字,意味着没有将“*缺失”视为某种特殊的病症,而是定义为在普通人身上也可能发生的某种状态,从而在一个更大的范围来审视这个问题。
不过在后文中会数度出现“*缺失症”、“性寒症”等字眼,这并不是笔者措词混乱,而是考虑到读者迄今已经习惯、易于理解的缘故。女性杂志或周刊杂志上经常出现这样的词语,事实上都是应该去掉“症”字来使用的。但突然间笔者独自一人这样来使用的话,可能会引起混乱,所以后文中出现的“*缺失症”的含义均是指笔者前述的“*缺失”,只不过出于约定俗成的考虑,“*缺失症”更便于读者理解。
什么是“*缺失症”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缺失症”与“性寒症”有什么区别?
现实生活中,这两者经常被混同起来使用,甚至有的辞书也采取了含含糊糊的表述:*缺失症→性寒症。
(bp;事实上,这两者非常类似,?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