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久留,你们兄弟速速离开,青山秀山,正是埋骨好所在…你们快走…不用,不用管我……”
单奇峰缓缓合上双眼,气息慢慢消失,双苏跪在他面前,他们低垂着头,微闭着双眼,心中也很是难受,单奇峰已经死了,不过他走的时候,很安详平和,他已经没有任何遗憾……
双苏不忍将其暴尸荒野,为单奇峰立了个坟,同时将那本《天魔策》放在身上,收拾好心情,告别了这位让人尊敬的老者。有的人,一辈子相见不可能成为朋友,然而有的人只要见上一面,你就可以将自己所性命交与对方。这不但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之情操。
网bp;(bp;第二二六章凌云论,魔门秘史
更新时间2009…6…309:57:46字数:4641
震惊,绝对震惊;苏轼一番话如睛天霹雳让凌云手足无措。
“战神图录”、“天魔策”、“长生诀”、“慈航剑典”在《大唐双龙传》中被誉为四大奇书,居然不可思议的出现在金庸的武侠世界。
凌云不知,由于自己的到来,原有的武侠轨迹均有所变化,而且四大奇书在明朝变出现过,所以在此听闻倒也不至于奇怪。
凌云兴奋的想到:既然“天魔策”已经重现江湖,那么,“战神图录”、“长生诀”、“慈航剑典”出世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如此四大奇书一同出现,那么天下可真热闹了,也不知慈航静庵那些尼姑道姑会不会支持我争夺天下,会不会出现师妃暄、秦梦瑶之流的人物?
苏轼、苏辙、高升泰见凌云张口结舌,脸色时喜时忧,似乎被震呆了一般。高升泰素知凌云胆大包天,泰山崩而色不变,然而此刻他居然有此表现,莫非他知道这劳什子“天魔策”?可是自己为何从未听过“东溟派”?看来自己真是孤陋寡闻了,倒听听云儿如何说。
良久,凌云长叹一声,苦笑道:“天下看来真的乱了,乱之初现;日后我们行事恐怕受人肘制了。”
不待他们发问以,又道:“三位前辈可曾听过大唐双龙--冠仲、徐子陵?”
“大唐双龙?冠仲、徐子陵何许人也?为何我未曾听说?”三人异口同声,连问三个相同的问题。
“想来你们也未曾听过,历史向来由胜利的一方来书写。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冠。真想不到李世民居然连大唐双龙都没有写进史书。以前我还以为是杜撰的呢,如今‘天魔策’出世,也许真有大唐双龙也未可知。”凌云喃喃自语,三人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言何事。
三人听凌云如此一说,知道大唐双龙不是无名之辈,凌云言下之意:他们与唐太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时不由得心痒难搔,恨不得快些得知。
凌云轻轻踱步,望着窗外雨潺潺。回忆一下黄易的《大唐双龙传》,虽然没有记得全,但是大致内容还是知道的,真所谓:一语惊人。在凌云极佳的口才下,波澜壮阔的战争,迭宕起伏的武林豪情娓娓到来,三人一惊一乍,也不知过了多久,整个故事深深印在三人心中,如遭雷击,久久不能平静。
凌云轻饮香茶,非常满意三人的表情,暗自笑道:看来今日一语已经出乎他们的意料,恐怕要花更多时间来消失了。
苏轼读书万卷,无论正史野史他都有看过,然而却未曾听过此风云史实,一时心沸如腾,剪不断理还乱,迷迷糊糊间似乎曾经听过这段故事,只是不知在何处听过、亦或是见过。此刻在凌云详尽的叙述下,渐渐明朗。他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凌云,叹息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与小兄弟相处,老朽才知道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老朽看过的史书不下万卷,却从未听过冠仲、徐子陵之事。唐太宗在正史里没有记载,为何连野史也没有?”
凌云笑道:“往日的辉煌在有心人的操作下,经过几百年,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言至此处,神秘兮兮的道:“你们可知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
三人相互一眼,恍然大悟,齐声道:“难道说秦始皇是想让人们忘记某人或者某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