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义,”赵匡胤顿了顿,“你适才所言,朕听来怎么像是出自赵宰相之口啊?”
“皇上,”赵普言道,“开封府尹大人所言乃是铁的事实,所以,出自谁口也都是一样!”
赵匡胤脸色不悦道“赵普,你与光义都违逆朕的旨意了!朕今早在朝堂就已说过赦免张俊之罪,尔等为何不依旨行事啊?”
赵普言道“皇上的旨意引起一些大臣颇多争议,更何况,张俊身为朝廷命官却草菅人命,若不严处,朝中上下恐会议论纷纷!”
“是吗?”赵匡胤一皱眉,“赵普,依你之见,朕当如何处置张俊才能杜绝众人之口啊?”
赵普回道“张俊谋害他人性命,认罪后又拒绝逮捕,还出手杀害士兵,此罪不小,应由文武百官共同议论为妥。臣过去曾对皇上说过此言,敢请皇上三思!”
“赵普,”赵匡胤似不经意地问道“非要百官共同议论吗?你是不是以为朕不能很好地处置此事?”
“臣并非此意!”赵普挺认真的样子,“臣的意思是,待百官共议之后,再报请皇上做最后的定夺!”
赵匡胤歪了歪头“赵普啊,朝中人多,人多就嘴杂,如果百官七嘴八舌,了无结论,那还不如由朕直接来处置!”
赵普肯定地道“皇上,臣保证百官在共议之后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若臣所言不果,臣愿意接受皇上任何处罚!”
赵匡胤打了个哈欠,接着问赵光义道“你以为如何?”
赵光义回答道“臣弟赞同宰相大人的意见,且臣弟可以在朝中向文武百官出示张俊的罪证!皇上,臣弟斗胆已召集了文武百官在文德殿候驾,请皇上移驾文德殿定夺此事。”
赵匡胤忽然脸色大变,怒道“大胆!没朕的旨意竟敢擅作主张召集群臣,赵光义,我看你是跟赵普学坏了!”
赵光义连忙磕头认错,赵普却不畏皇帝龙威,他脱下官帽,直言进谏道“皇上,张俊之罪铁证如山,不可不杀,臣宁愿乌纱不要,也要劝皇上杀了张俊。”
赵匡胤“哼”了一声,道“铁证如山?我看是你宰相大人和光义早有密谋,故意陷害张俊的吧。”
赵普闻言一惊,道“臣没有陷害张俊,张俊杀害平民刘大夫此事千真万确,是慕容云经过明察暗访查出来的,决没有冤枉他,何况他那晚也亲口承认了自己杀害刘大夫。”
赵光义附和道“丞相说得没错,抓捕张俊当晚臣弟也在,臣弟亲耳听见张俊承认杀人。”
赵匡胤怒不可遏地指着赵普,道“赵普,你别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朕早就派人去查了此事,那刘大夫本来就是慕容家的门客,朕还查到你与慕容云共同密谋此事。你好大胆,陷害朝廷命官应定什么罪,你自己应该知道吧。”
赵光义插口道“皇上……”话还没说完就被赵匡胤冷冷地打断了“光义,这事你也有份参与。”
赵光义低头不语,不用说,赵匡胤肯定在他和赵普那安插了探子,他们密谋的事早已被赵匡胤得知。
张俊暗暗心惊“原来赵普早已和慕容云密谋害我,而我还一直被蒙在鼓里,看来无论是心计还是城府,赵普都要高我百倍。可嫣然她为什么要合起他们来骗我,难不成嫣然她……她不是真心喜欢我,而是她父亲指使她故意接近我的……”张俊想到这一阵心酸,不敢再往下想。
赵普面对赵匡胤的龙颜大怒依然镇定如常,并无惧色,他缓缓地道“臣有要事与皇上相商,请皇上禀退左右。”
赵匡胤道“不必了,也是时候让张俊知道这事了,朕一直觉得愧对他的父亲。”
赵普大惊道“皇上,万万不可呀。皇上既要用他,便不能把当年的事说出来,一旦说了出来,就要当机立断杀了他。皇上,请你在下定决心杀他之后再说。”
张俊心神极乱,他预感到自己身世背后将会有一个惊天动地的阴谋,他幼年丧父,对自己父亲的印象一向模糊,只听母亲说过父亲是在战场上牺牲为国捐躯的。
赵匡胤叹道“赵普啊,朕当年对不起张将军,心中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又岂能再加害张将军的儿子。”
(bp;赵光义也脱下了乌纱帽,请求道“皇上,当年并不是你的错,是周帝幕后指使,你当时只是一个禁军统领,只能执行周帝的命令。”
赵匡胤当着赵普、赵光义的面将当年如何杀张进的事告诉了张俊,张俊脑袋轰轰,他没想到自己的父亲一代名将,竟是死在他最忠心的周朝皇帝手上。
赵匡胤道“朕当年奉周帝之命,不得已害了你爹,这事一直让朕不安,张俊,今日朕赦免你死罪,也算是告慰张将军在天之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