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1 / 3)

+A -A

        等着听吴运韬的赞扬,他正在奇怪吴运韬为什么绝口不提提纲的事情。

        吴运韬说:“这里有一个东西,你看看,你趁放假这两天看看……”苏北要抽出里面的东西,吴运韬说:“回去再看。”他们一同回到桌边,金超也注意到了。

        刘涛把话筒硬塞给苏北,苏北推挡着,最后还是唱了一首老歌:美丽的夜色多么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

        “老吴跟苏北干什么去了?”金超问师林平。

        师林平用一只手捂住嘴,贴在金超的耳边说:“呆会儿我跟你说。”

        ……

        又闹了一阵子,廖济舟和李旭东还要到另一个单位去参加联欢,离开了会场。吴运韬把他们送到酒店外面。

        元旦放假两天,苏北把材料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这已经不是吴运韬看的那几页简简单单的材料,它现在扩充到了四十多页。在这四十多页文字里,卢荻老人以过来人的安详姿态平静地回述了自己的一生。很多地方,苏北甚至看得激动起来。那是一种轰轰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生活,一种选择空间大得多的生活。

        苏北认为,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个被当时那个社会所认同的生活主流,个人只是一道道小溪,所有小溪不可避免都要汇入主流。如果有哪一条小溪敢于在主流之外徘徊,那么,你有两种命运:一是你和另外的小溪汇合,形成新的主流,二是你被炙热的阳光蒸发,消失在一片沙海之中,最终干涸。形成新的主流需要很多历史条件,大多数情况下,小溪都无法逃脱干涸的命运。能够形成主流的小溪的命运是令人赞叹的。

        苏北在札记中写道:“个人的历史从来都是和社会的历史紧紧相合的,你的选择其实不仅仅是你的选择,那也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一个人的命运是那个时代先验地决定了的,甚至可以说是前世就决定下来的。一个人生或者死,不是个人意志的选择,而是自然规律的选择。同样,一个人能不能成为成功者,成为主流生活的弄潮儿,也不仅仅是个人追求的结果,时代和历史参与了对于你的最终选择。”这段话成为他理解卢荻和表现卢荻的出发点,苏北看到了卢荻一生经历背后的东西,正是这种东西使他感动。

        他已经风闻一些“秘密小组”的活动,他认为没有必要把这件事搞得这样神秘。无非是写一本书。他现在越来越反感围在吴运韬周围嗡嗡叫的金超、师林平一类的人了。是他们为了虚荣神秘化了这件事情。他准确估计到是他们的写作不顺利,所以吴运韬才让他看一看这些材料,他知道吴运韬期望解决什么问题。

        苏北觉得用第一人称写作这个东西会受很多局限,无法对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做出历史评价。他决定依据材料提供的主要线索,按照报告文学的体裁进行结构。他用一整天时间拟出了一个大纲,包括三十二章,一百三十四个小节的所有标题和内容提要。他为这本书起名为《一个中国妇女的传奇》。

        和所有写东西的人一样,苏北对自己的东西总有一种偏爱。他看着针式打印机打出的提纲,对自己说:“这将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

        上班以后,苏北把提纲送交给吴运韬,开玩笑说:“您不说让我看这个材料要做什么事情,但是我想只能是写一本书了。这是我拟的一个提纲。”

        苏北拟出提纲并不使吴运韬感到意外,苏北毕竟是作家。这个人有超人的感悟力,他知道你在想什么,他做什么和怎样做似乎都能够和你内心的企望吻合,也就是说,他了解你的动机和愿望。这使得吴运韬和苏北之间总是隔着什么。人总是喜欢和比自己傻的人打交道。吴运韬把提纲从苏北手里接过来,观察苏北。这是他第一次从苏北介入到这件事情当中的角度观察苏北。

        吴运韬以为苏北会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但是苏北没有,他颇感意外。

        吴运韬和颜悦色地说:“苏北你坐下,你坐。”

        苏北顺势坐在沙发上。吴运韬也在写字台那一边坐下来,怀着很大兴趣看提纲。他看提纲时的表情好像沉浸在了某种情境之中。最后,他用发亮的眼睛迅速闪了苏北一下,“啪”的拍了一下稿纸,说:“好!好好好!”他把提纲平放在面前,就像抚摸某种贵重物品一样。“太好了!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提纲。”

        吴运韬又坐下来,仍掩饰不住激动:“这个东西一下子就动起来了,成一个整体了,而且情绪非常饱满,有激情,这正是我想要的东西。苏北,太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危险的移动 第43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