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频陌簿病?br/
庙会值得期待,正日子还没到,城里城外就四处张贴文告,时间、地点、注意事项写得明明白白。庙会就是盛大出游,不仅县城万人空巷,临近县乡的香客也蜂拥而至。这几年,赵金氏总要拖儿带女地来逛庙会,早晨坐火车来,晚上坐火车走。一则图个开心,二来也让孩子们长长见识。赵前嫌人多吵闹,不大情愿,他若不来,韩氏也就不来。除非必要的场合,赵前的两个女人仍很少结伴同行。庙会持续五天左右,被韩氏缠磨不过,赵前也会来看看,躲在饭店里喝酒,放小女人自己去逛,定准了时辰一道回家。一年一度的庙会差不多是儿童节了,庙会来临前,赵成永赵金菊兴奋得耿耿难眠。他们会醒得很早很早,一步不离地紧紧跟随母亲,生怕被落下。孩子们的兴趣不在于烧香叩头,好吃好玩才是吸引他们的真正所在。
天刚放亮,“德寿宫”早早打开了山门和虎门、龙门两道配门,性急的香客一拥而进。摊床夹道,迤逦数里之远,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摊床上摆满了香纸、金银箔、纸替身。赵金氏呼儿唤女地赶来,总要给孩子买吃的玩的。小孩子吃着油炸糕,嘴巴上油汪汪的,眼睛还不住地透过人缝寻觅。沿途卖玩具的货郎不断地引诱小孩子,手里头摇晃着家什,口里吆喝:
大小姐,
去逛庙,
扭扭搭搭走得俏,
回来买个搬不倒……
暖暖的太阳将万物辉映得一派金黄,“德寿宫”的红墙碧树相映,色彩极为浓艳,层层灰瓦仿佛朵朵凝固了的浪花。扶着石砌护栏,可凭高俯瞰东辽河,河水的波光粼粼,闪烁着动感而眩目的光泽。“德寿宫”前后共五层大小殿,殿内塑有七十尊各路神仙。钟鼓齐鸣,铜磐响笙管动,诵经阵阵,一时间香烟缭绕。庙会是张扬希望的时候,也是郑重承诺的日子,顶礼膜拜的香客把美好都寄托给了神灵,他们想甩开所有的霉暗,为明天的亮丽而祈祷。香客们揖首叩拜,跪伏于神仙脚下,口中念念有词。许愿之后要有行动,如果算命的说哪个孩子难养活的话,大人就得花钱扎个纸人或者买一个,写上姓名和生辰年月拿到庙会上烧,这叫烧替身;要是谁的气管不好,就带一串咸菜疙瘩来庙里,套在十不全雕塑的脖子,意图将家人的咳嗽病转给十不全,此举叫做“挂侯”;要是女人不生育,就去庙上给子孙娘娘烧香磕头,虔诚无比地抚摸子孙娘娘雕塑身后的娃娃,摩挲泥娃娃的小鸡鸡,道观里常备有面捏的小鸡鸡,挂在子孙娘娘的身上,求子者取下一个回家服用,以望身孕。最简单的是“跳墙”,夫妻携手牵自己的孩子,用力一提让小孩跳过那红线绳拉起的墙,提过老大再拉老二,据说这样可“保”孩子一年平安。久病不愈或者经常闹病的孩儿,就要请道士剃个“圈儿头”,剃完之后,再用笤帚疙瘩打两下,就能把身上的病给打跑了。至于“舍身”也很有趣,请老道士取法名,许愿过次年再来庙上,让病人跨过长条板凳往家跑,跑时不许回头。
且不说大庙里人山人海,山脚下的河岸也是游人如织。河南岸搭起了高大的野戏台子,戏台披红挂绿,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咚咚锵锵响着,招引着人们去对岸看戏。人多拥挤,木桥发出了吱吱骇人的声响,性急的赵三子干脆脱鞋涉水过河,猴子似的爬上大树去看戏。赵金氏过日子,历来节俭,能不花的钱就不花,她可不会买票看戏。赵金氏拽住儿女,远远地站着张望。和煦的春风里,蹦蹦戏2的唱段随着风向而变幻,忽远忽近:
第十八章(3)
大姑娘烟袋乌黑杆,
掐头去尾一道黑。
下载
小媳妇哇去描眉,
一描描出两道黑。
一盆炭火没生着,
买把小扇煽到黑。
牵头老牛不耕地,
备上犁杖试到黑。
摘个香瓜没熟透,
扔到柜里捂到黑。
蒸屉包子没蒸熟,
放到锅里馏到黑。
家里毛驴不拉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