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1 / 2)

+A -A

        马、箱子板柜、被褥衣服见啥分啥,土地和金银财宝更是不在话下。斗争浪潮里,老虎窝土改还是执行政策的,上边指示的清楚,说是要保护工商业和手工业。连家杂货铺和其他商号也受到了冲击,摆在店铺门市的商品未动,但家居被席卷一空。根据后来统计的纠偏数字,1947年,老虎窝村共有1251户人家计6871人,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家未被斗争;全村七万余亩土地重新划定,1273匹骡马大牲畜征调分配;在镇子里,差不多家家被抄,户户挨斗,仅有马家煎饼铺和宋家床子得以幸免,因为其主人都是寡妇,没儿没女的寡妇。赵家大院的衣物被没收了,媳妇们陪嫁来的瓷砖鼓花板柜被拉走了,最后她们被赶出了赵家大院。赵家大院的主人变了,赵家大院的存在仅仅是习惯上的称谓而已,前屋后院正房厢房的主人分别姓吴姓李姓张姓孙姓纪和姓田,一共住进了六户。金铁磊兄妹也分到了住房,他们是风暴中的受益者,名正言顺地居有其屋了。铁磊是镇上瞧病的小先生,出诊抓药疗伤,生计还过得去。赵金氏四代同堂,她和儿孙们被轰进了西街的刁家豆腐房。家徒四壁,破窗户烂门,更没吃没喝,媳妇孩子哭个不休,金氏却笑得一塌糊涂:“还是你爷说的准哇,三穷三富过到老哩。”她全然不理家人的感受,以局外人的口吻说:天下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谁说得透啊?

        老虎窝农民会新经验层出不穷,县里头高兴,派秀才下来总结拔高。新经验叫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家家户户过筛子,决不留死角。急风暴雨之下,多数人还是识趣的,要么悄悄溜掉,要么乖乖交出浮财,共同的信条是免遭皮肉之苦。个别不识趣的财主拒不交代浮财的去向,就得麻烦农会挖墙掏洞,金银出土之时就是脑袋搬家之日。赵主席满嘴新词:依靠贫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农民会不讲理论,他们从没有讲解五条或八条的耐心,他们的体会是消灭地主的一切才是最最彻底的。制度的变革历来是血腥的,原来躬身锄地的农民一旦直起腰,压根不在乎鲜血和泪水。赵成昌被划进了枪毙的范围,许多年以来赵家的名声太响了,大会小会,几乎所有的控诉都要涉及赵前或者赵麻皮。可是到了四傻子、老五赵成和手里,赵家成了空壳,确实没有房子没有车马了。大家仍疑惑,当年他家可是买得起洋灰桥的,咋说穷就穷了?……

        赵家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枪毙四傻子的呼声高涨。已经住进赵家大院的六户人家又被勒令搬出,赵庆丰率人掘地三尺,一连挖了三天,却一无所获。院子内外坑坑洼洼,像狼藉不堪的砖窑。四傻子白天被吊在梁柁上,夜里跪在炕沿下。家里确实没有金银财宝了,而且家产过去一直由三哥掌管。四傻子越痛苦越说不清,疼到深处不是哭就是骂。骂谁呢?不敢骂别人,只能大骂三哥:“赵麻皮呀,赵大麻子呀,你干啥早死呢?哎呀呀,疼死我了,我活不成了……”

        骂声近乎呓语:“啥也不知道啊,他们打我呀……赵麻皮啊,你快回来吧……”

        旁边的民兵不手软,用脚踢他,把他弄成钟摆摇晃的样子,四傻子的脑子越发混沌,除了撕心裂肺以外,不知所云。简直要咬碎牙根的赵主席忍无可忍了,亲自动手猛扇堂叔的耳光,最终商议报请枪毙恶霸地主赵成昌。事情的转变极具戏剧性,安城县委派人坐火车来,指示老虎窝农会要妥善保护好赵家。县里没做任何解释,还告诫说防止斗争扩大化,谁搞出了问题谁负责!农会一干人面面相觑,参不透上级的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只好悻悻放赵傻子回家。最气人的还是这个四傻子,返回身又来农会,问他家是啥成份,人家烦得慌,翻翻簿子说:“是富农。”

        四傻子的憨劲又上来了:“不对呀,俺家最少也得是地主啊。”

        农会的人这个气呀,说:“好!那是就地主!”

        赵主席事后耳闻,也骂:“妈拉巴子,四傻子不是来找茬的吧?”

        老虎窝农会最著名的口号是: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这句口号流传甚广,成了临近县区乡流行的誓言。据说辽北省副书记对此持反对意见,说这里面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嘛,还是不提的为好。统一口径后的宣传口号如下:

        “翻身不忘恩,好汉去当兵!”

        “保田保家保乡去!”

        “胜利大反攻,人人当先锋!”

        初冬的旷野辽阔无垠,干枯而坚韧的蒿草在风中摆动,在彤云之下,仿佛在述说什么。越是临近故乡,赵成华越是心慌,禁不住泪窝潮湿,而身后的警卫员并没有留意到首长的变化。一路满是七扭八歪的车辙,很是难走。黄昏临近时,赵成华才看见了很大的集镇。最先入眼的是土黄色的寨墙,和镇子里鱼刺样的树木以及整齐的炊烟。小镇肃穆无语,横卧于暮霭流荡的荒野,而苍茫的背景似无边的帷幕,遥遥地从无边的天宇铺排开来。这风景如同年代久远的水墨画,质地发黄墨迹模糊,但意境深远回味悠长。

        第四十八章(5)

        在阔别十六年之后,故乡仍恍惚在梦中,是那样的沉静落寞。美式吉普车上下颠簸,赵成华觉得自己在变成一个虚幻的影子,而连绵的山丘以及河滩地也似乎离开了地面,变得一片模糊。冬日的天黑得早,下午四点许,赵成华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老虎窝的变化不是很大,许多景象与记忆相同,只是房子多起来了,将原本稀疏空旷的街巷拥塞起来。张铁匠炉、佟木匠铺、养生堂这些老字号还在,店铺门脸肮而破旧,墙壁、屋檐、烟筒都摆出了残缺的图像。小街就这样落寞地袒露着,房檐、门廊、台阶乃至十字街口都幻化成高低错落的投影。东兴长的店面如灰蓝的木墙,躲藏在小街的黯淡的影子里,窗板缝隙里透出恐慌的目光。

        赵成华推开小屋房门,一身寒气带了进来。赵金氏盘腿坐炕,正在打盹,她浑浑噩噩地说:“呦,又来个当兵的。”

        “妈!”赵成华的嗓子眼儿发干,他大声叫:“妈,是我呀。”

        母亲反而愣住了,直勾勾地看着来人。

        四傻子却听清楚了,激动地跳下炕去,“你是大哥?”

        “大哥?”还有人怀疑。

        “呀,大哥!”大家都拥上去,把这个叫大哥的人围在中间,亲情一下子就冲破了时空的阻隔。

        赵成华上前扶住母亲的肩膀:“妈,我是成华啊!”

        “哎呦,我的大儿呀。”老赵太太终于清醒了,顿成泪眼滂沱:“妈可想死你了啊。”

        赵成华泪眼迷蒙,深情地望着年迈的母亲。母亲紧紧拉住他的手,让他感受那指掌的粗糙。岁月真是无情啊,他鼻子的酸一点一点地往上涌,母亲苍老的面容宛如陈年的瓷器,布满了裂纹。赵成华很快控制住情绪,不失礼节地向弟媳们微笑,挨个地抚摩侄子们的头。他又能说什么呢?此时此刻,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显得多余,还不如叫亲人们放任泪水奔流吧。母亲擦擦眼泪,大声地说:“儿呀,可下回来了。有命不怕家乡远,回来就是个喜。老四你去逮只鸡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虎魂 第123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