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说得很明白了,道出了王静全部行为的心理基础。
这个世界上,女人对自己所爱的男人——或是丈夫,或是父亲,或是恋人,她投入的爱越多,越可能产生一个逻辑——爱不成,就转化为巨大的仇恨。她爱对方的宗旨,就是要求对方属于自己。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她宁肯毁掉对方。
这使我想起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
有一位英俊勇敢的勇士,由于触犯国王被抓了起来。国王很仁慈,让勇士自己对命运作出选择:第二天早晨勇士将被押到一个角斗场。角斗场有两个小门,一个小门通向铁笼,那里等待着几头饿狮,会在瞬间将赤身裸体的勇士撕碎,吃得连骨头都不剩。另一个小门通向一个布置华美的新房,美丽的公主将盛装等在那里准备做勇士的妻子。
然而,谁也不知道两个门后是怎样的情景。
最后一夜勇士被关在监狱里,送饭的是国王最信任的一位使女。
使女一直深深爱着勇士,只有她知道国王将如何布置角斗场上的两个小门。那么,当使女见到勇士的时候,她会指示他走哪个门呢?是让他去送死,还是让他得到公主?为了救出心爱的人,使勇士活下去,她只能失去他,让他成为另一个女人的丈夫。如果她想让勇士只属于自己,就可能将通向狮笼的门指给勇士。
这就是使女面临的选择。
这个故事同时还是一种心理测试,不同的女人会作出不同的回答。
在对王静的采访中,她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占有欲很强的人,即使这个家庭是个空壳子,我也要这个空壳子。我要让我的父亲回来。”
这特别表明了这个女孩的一种心理情结。
如果父亲不爱她了,去爱别人,她宁肯毁掉他。
推而广之,如果一个曾爱她的男人不爱她了,不能继续成为她的丈夫或者爱人了,他去爱别人了,她也宁可毁掉他。
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这样对待自己所爱的男人。也有另外一种情况,为了所爱男人的幸福,她宁肯失去他,也不会加害于他。这样的情结在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中有清晰的表现。
此外,关于王静状告父亲,除了这个女孩的个性外,还有一个值得担心的社会共性。
下载
恋父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这种情结即使在关系正常健康的父女之间也同样存在。但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独生子女的年代,女儿与父亲的关系往往更为紧密。从心理学意义上讲,这种家庭中女儿的恋父情结会特别深重。
如此深重的恋父情结,已经造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经常看到女孩走向社会以后,不太愿意也不大容易和自己年龄相当的男孩谈情说爱。一些女孩选择跨代婚姻,找年龄大自己半代甚至一代的成功男士组成家庭。一方面由于女方不需要人生原始积累的奋斗了,可以直接享受对方成功的成果;另一方面,由于男人成熟,年龄偏大,自然会对女方有父亲般的呵护。这样的家庭模式会使女孩的恋父情结得到充分满足,能在丈夫身边继续扮演小鸟依人的角色。
王静的行为只是这个恋父情结浓重的历史阶段中更加极端的表现。
因此,她的故事既带有特殊性,也还有一般性。
(3)更伟大的父爱
那么,这类比较容易极端处理爱恨主题的女孩,其心理模式会不会改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