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2 / 4)

+A -A

        时值冬季,除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村里其他的老人、妇女大多清闲下来,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难得有什么新鲜事儿。碰上这个。自然纷纷凑过去瞧热闹。

        很快。停放在李田贵家院门外的卡车边聚拢了大批李家沟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当然,更活跃的是那些小孩子,流着鼻涕在车轱辘底下钻来钻去,有的还往车上爬。

        冯大牛也不生气,还主动地将两个男孩托上车厢,两个小家伙居高临下,冲下面的伙伴们大呼小叫,好一通闹腾。

        “那个,你们真是专门来收购土鸡的?”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走上前来。问冯大牛。

        “大叔,叫我大牛就行了。你说的没错,我们这趟下乡,就是专程为这事儿来的。散养的柴鸡柴鸭。鸡蛋鸭蛋,还有山羊、土猪什么的都要,只要是用天然食物喂养的就成。”冯大牛微笑着答复。

        “天然食物,那不就是虫子、田螺、菜叶子啥的,吃这些东西长得慢,没有饲料划算啊。”另一位中年妇女也插上一句。

        其他人也附和这个说法。

        “各位乡亲,现在城里头风气变了,很多经济条件好的人都开始讲究生活品位,天然食物喂养出来的家禽家畜,虽然长得慢。但是肉质鲜味道好,又健康,很受欢迎呢。价格上也贵很多,总体算下来,其实并不亏啊。”冯大牛解释道。

        “那你们多少钱收呢?”有人问起最关键的问题。

        “我们的收购价有统一标准,公鸡每斤十四元,母鸡十六元,还有柴鸡蛋,八块钱一斤。其他品种也参照这个标准上下调整。现货现钱交易,概不赊欠。”冯大牛公开了收购价格。

        此话一出。犹如在水面投入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十六块,这么高啊。”

        “那一只母鸡还不得五六十块,这要是养上一百只,就是五六千哪。乖乖。比种地可强多了。”

        “可不是吗,我原先还没当回子事儿呢。”

        “唉。这么好的营生,俺家也没养啊。”

        围观的村民们议论着,脸上的神情都很复杂。

        “来来,借光,大家让一让。”正在这时,一个男声传来,人群让开一条小路,随后出现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手中提着两个竹编的大鸡笼子。

        “立屯,你倒是第一个啊。”李田贵走出院门,和来人打了个招呼。

        “呵呵,田贵叔,俺怕来晚了赶不上趟啊。”叫立屯的男子笑着回应道。

        “这不是外人,顺子的爹。这是城里来的大牛,和你家顺子一块儿干活儿的。都到院子里来弄吧,方便些。”李田贵给冯大牛介绍了一下,然后把顺子爹往院里带。

        冯大牛招呼小戴把车上的塑料笼子搬下来,送到院墙边码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悠然农庄 第225章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