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1 / 2)

+A -A

        。老子为他写了一部《道德经》。关尹子得了这一部书,也没有辞职就走了,去修道了。在后来关尹子的道书中讲,“一息不存,

        道将来契”,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一息不存,断了气一样!1^1:他说这个时候道才来,契就是契合。到了真空的境界,杂念‘‘自然也空了,自己的呼吸停掉了,就像死掉一样,这时拿鸡毛或很薄的纸,放在鼻孔下都不会动。朱云阳批注“正此时也”,他说关尹子讲的这两句话,就是描写“道将来契”时候的境界。

        这一段是乾坤大交,上面坎离相交讲过了,修道到这个境界还早得很呢!现在的人有一点工夫就不得了啦,好像马上变成圣人了,我讲那是“剩”人,多余的那个剩。我觉得学佛修道先要学做人,以儒家的东西为基础。儒家注重敬,而得少为足,一点工夫一点见解就自满了,这是不敬,对自己不尊重。不敬的人就不会谦虚,敬谦是连着的。

        “至于伏炼久久,绝后再苏,心死神活,而鼎中之丹圆满,光明塞乎太虚矣。”这一段学佛的朋友要注意,好像道家与佛家不同,其实是一样的。佛在《楞严经》上有几句话,“脱黏内伏”,脱开了,解脱了,“伏归元真”,归到一切都没有了,静下来了,“发本明耀”,才能够明心见性。有些青年同学喜欢参禅,禅宗不是随便谈的,也是要真工夫的,到达这个时候明心见性,自性的曙光才流露出来,也就是道家这一段。这里所引用的,多半也掺杂了佛家的语句。“伏炼久久”,伏归元真锻炼,所谓锻炼就是修持,再修下去,“绝后再苏”,大死一番,这个阶段人就像死了一样。所以这个时候需要闭关,闭关就是任何外缘都断绝了。“心死神活”,凡夫的妄想心死掉了,一切欲望求名求利的各种心思都没有了,男女饮食这些凡夫俗念,也统统死光了。先天的

        元神比后天的心神还要灵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就是飞“心死神活”的情形。询

        这个时候,我们这个父母所生的躯体当然没有死,但是;、、每个细胞都变化了,整个脱胎换骨,这时的躯体就叫做鼎。“而鼎中之丹圆满,光明塞乎太虚矣。”所谓精气神都改变了,怎么讲法呢?大概就是这样吧!反正我不是神仙,也不知道,只好根据字面来讲。这个所谓“丹”并不是有形的,说它无形嘛,它有这个作用,硬是像有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你说它空啊,它是有!你说它有,它又是空的!这是真实的“丹”的境界。完全圆满了,“光明塞乎太虚矣”,也不是有相的光明,但是也不是无相的光明,所以一讲空啊有啊都不对了,连老子也讲不清楚,佛也讲不清楚,只好说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最后也只好如此了。这个时候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落到一边都不对;只好说中道,可是你拿到一个中道又错了。

        所以他下面说,“岂非色转更为紫,赫然称还丹乎”,这两句是《参同契》的原文,他说这个时候,颜色转变了,并不是真的紫色。我们晓得颜色到了最高是变紫,紫过了就变黑。红橙黄绿蓝錠紫到了最后,又变成黑,黑尽又变白了。所以讲到奇门遁甲,讲到九宫的变化,有一派学阴阳看风水的叫做看紫白,一白二黑三碧四绿等等,紫就是代表最高的阳九之数。“赫然称还丹乎”,“赫然”这两个字形容阳气,古人所谓“至阳赫赫”,赫赫是光明,太强烈了,你看到都要害怕的;“至阴肃肃”是古文形容阴境界,到了真正的阴境界也是非常庄严的气象。所以至阴至阳都是了不起,不过

        两个感受的境界不同。这个形容词不能乱下的,所以这个时候“赫然还丹”。

        下面讲“金丹本乾家所出,还归于乾,故称还丹。色转紫者,取水火二炁,煅炼而成也”。这两句话是解释魏伯阳的原文,道家为什么称为九转还丹?许多元明以后的道家,把九转还丹只抓住一个“九”,打坐从背上通前面,转了九圈了。学《易经》就晓得,“九”是阳数之极,还丹并不一定转九次,阳极是转到了纯阳的境界,回到本位叫还丹。现在他解释什么叫还丹,“金丹本乾家所出,还归于乾,故称还丹”,“乾”字代表宇宙代表性命本体,我们修道练出来的自性光明,这个丹不是你修得来的,而是我们生命本来有的,因为被后天的欲望、烦恼、妄想遮盖,所以要修道,把这些后天污染清除,自性生命的本有就出来了,叫做还丹。

        “色转紫者”,是颜色到了最高的变化,“取水火二炁”,水火是代表乾坤,也可以代表有形或无形的,我们讲过很多次了,“二炁”不是空气的气,也不是呼吸气,是生命上两种互相对立的那个能,等于我们身体上有气有血,有红血球也有白血球,一切都是对立的。这是把“水火二炁”“煅炼而成也”。

        下载

        他又解释“还丹有气无质”,他现在又用这个“气”了。这是后世印书的方便,应该还是用刚才那个“炁”字。这个“气”是后来的人用的,容易看成有形象的气,而“炁”是中国文化原始的火谓之炁,那是一种生命的能,不是这个呼吸的空气的气。所谓还丹这个作用有气而无质,并不是有个东西。“不啻如一丸之粉,一匕之刀圭,而其变化若神”,一匕就是中药店里竹片削成的小片,挑眼药用的。刀圭就是药店里用的刀,把药挑在上面。还丹就像一颗药一样吃下去,整个身心内外变了。“而其变化若神”,这个变化神妙不可测,是不能想象的,必须要修持到了才知道。

        脱胎换骨之后

        “已如此,从此脱胎换鼎,再造乾坤,子又生孙,神化不测”,他说修道到了这一步境界乾坤大交的时候,整个身心都变化了,不是父母所生的这个身体了,外表还是一样,内部整个都变了。所以“从此脱胎换鼎,再造乾坤”,这个生命巳经在自己的手里有把握了,不需要经过死后再投胎了。但是还要练,一次一次还要练,还多呢!到了这一步,我们这个肉体生命可以说升华到了神仙境界了。虽是神仙境界还要锻炼,“子又生孙”,就是一个生一个重重不尽。这不是说神仙又可以结婚生子又生孙,而是自己的生命不要经过两性关系,就可以不断地源源而来生生不已了。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矣”,所谓神仙修到这里,他告诉我们过了这个境界,下面还有工夫他都不知道了。这是他不愿意说,下面还有事,不是没有事,不过道书最高明的只说到这里。文字的原文意你要弄清楚,不要认为看懂了,他说“过此以往”,是过了境界后面还有;要再向前走,“未之”是还没有到,“或知矣”,不可以推测或者说知道了。说知道那你是假想,不要去假想。“未之”的“之”字就是“到”,古文这个“之”同“到”是通用的,学过《易经》就晓得。《易经》有个名称叫“卦之”,这个卦变成那个卦叫做“卦

        ‘7之”。现在有些年轻人学《易经》,学了以后也著书,里头写了一大堆,“卦之”他也不懂,然后说这个字错了,把它改‘1了,改得一塌糊涂!“卦之”是个名词,譬如由乾卦变成坎卦就是“乾之坎”,之者到也,变到那里去叫“之”。所以古文里头有时候这个“之”字不是虚字。“未之或知矣”是说还没有到,你不要随便去推测,不要去假想,不要乱想。

        下面他又回到上面,“岂非粉提以一丸,刀圭最为神乎。刀者水中之金也”,他又把中药用的器具,拿到道家做比喻,刀是什么?水中金,金又生水,水中有金,这是地球上物理的现象。这里讲水中金变化出来,水代表流动性的东西。流动性的这个念头静止了,那个澄清之谓水,金代表了本性,念头澄清了,自己本性杂念不起了。“圭者戊己二土也”,这个“圭”字,就是古人见皇帝的时候拿的朝笏,以前讲过,土做的,后来有玉做的。道家经常用拆字的,圭是两个土,戊己二土的作用。我们现在第六意识的意也是土;达到一念不生,灵明自在无所不知,那个也是土。

        “可见彻始彻终,只取金水土,三物变化,而成还丹耳。”他说可见修道的境界从头到尾,只有金水土,就是精气神,也就是神气意。这三种东西自己给自己锻炼过来,变成还丹。

        “崔公人药镜云,饮刀圭,窥天巧”,崔公是古代一个神仙,他著有丹经叫做《人药镜》,是道家最有名的一篇文章,是讲如何修长生不老之药。崔公说“饮刀圭,窥天巧”,得到了这个东西,就可以看见天地的奥秘。“吕祖沁园春云”,吕纯阳作的《沁园春》词里说,“当时自饮刀圭,又谁信,

        无中产就儿”,他说我当时到了这步工夫,这个药自己身上得到的,修成功药吞下去以后,谁能够了解我一个男人,里头又生个孩子出来呢?这就是生命重生的意思。所以道书上画的,打坐肚子里有个儿子,这些都是比喻的话,是说这个生命的重生,是自己有把握的,不必靠转胎过来的意思。

        才/’。1’’?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说参同契 第77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