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1 / 4)

+A -A

        授,为弘扬、传承和复兴民族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不遗余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讲解《参同契》的辑录,曾搁置多年。经近两年的辛苦整理,终于与读者见面。此书共八十余万字,分上、中、下三册,是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亦是其对承续国学传统,弘扬国学精粹所做的又一突出贡献。南师本人也很关注该书的整理和出版工作,承蒙其独家授权同意,我社在大陆首次推出,以飨广大读者。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著,此书不仅是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源头,亦是中国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的发轫之作。因此,《参同契》一书被人尊奉为“丹经之祖”,魏伯阳其人亦被后人称为“万古丹经王”。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因其涉及诸多学科知识,艰深晦涩,素以“天书”著称,历代注家甚多,但能参透此书者寥寥,有认为此书专讲人自身精、气、神的修炼,即内丹修炼;有认为此书是讲烧炼金丹以求仙药,即外丹修炼;亦有认为其与《易经》一样,无非阐述阳阳调和之道……各说各理,莫衷一是。南师在集采众长的基础上;独选取清朱云阳真人所注的《参同契阐幽》为讲解的底本,此书在《参同契》的注释史上,最为权威。

        南师的讲解共八十讲,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有着独特的“南师风格”一旁征博引,举证极多,平白如话,不拘一格,有许多独到、精辟的属于个人的经验和观点。在讲解过程中,南师还充分顾及到一般读者对周易、道家、丹道的了解程度,由浅入深,并由此书延展开,对儒、释、道三家的一体共论,亦有不少精彩的讲解。对于一些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此书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修证;而对于一些初入门的读者来说,则可以依此领略中国古人非凡的哲学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以先生学识之广博,及对各种修炼法门的深刻体验,此书当是国人了解、解读《参同契》这部“天书”的首选。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问题越来越为人所关注,如何养身养生、延年益寿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因此,本书的出版,应人应时,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对研究如何祛病延年,揭开人自身的奥秘,了解人与自然如何真正做到“天人合一”,有着非凡的意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书中关于服用“五金八石”的讲述,为“行内人”语,一般读者切不可轻易模仿。

        我社与南怀瑾先生结缘于太湖大学堂。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识和传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承蒙南怀瑾先生和太湖大学堂的信任和厚爱,独家授权,我社将陆续推出“太湖大学堂”系列的南怀瑾先生作品简体字版,其中既包括世已有公论的著述,更有令人期待的新说。作为一代国学宗师,南怀瑾先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毕生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我社深感于南先生的大爱之心,谨遵学术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原则,牢记出版人的立场和使命,尽力将有思想的著述如实呈现读者。其妙法得失,还望读者自己领会。

        东方出版社

        ‘二〇〇九年五月

        出版说明

        这本书是南师怀瑾先生讲解《参同契》的记录,时为一九八三年在台北十方书院。

        《参同契》一书,自来被认系丹经之鼻祖,是彻底转变肉体生命的修炼宝典。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真正的生命科学了。

        作者乃东汉时期的魏伯阳真人(约公元一〇〇年一?〉,距今已一千八百年了。魏真人出身浙江上虞官宦望族之家,不喜仕途而爱好修道,后人神仙之列,并将修炼经验写出这本《参同契》,当时佛法尚未传人中国。

        清朝初年,有道家北宗龙门派道士朱云阳,因早年由此书人门,又三山五岳遍参诸方后修炼有成,再穷十年之功,注释《参同契》,于康熙八年己酉(一六六九年〉刻版印行,书名为《参同契阐幽》。此书一扫千多年来对《参同契》的错解、邪见与误导,而正视听。此次课程所采用的书本,即自由出版社所印的这本书。

        唯读《参同契》犹如读天书,即如云阳真人这本阐幽,亦为三百多年前的古典文章,加以一般人对《易经》、阴阳五行等缺乏研究,欲懂《参同契》太不容易,如无真实修养

        者解说,实难入其堂奥。其实,连人门都不可能。

        《参同契》共分三篇,上篇与中篇读之令人有重复之感。其实不然,上篇为纲要原则,中篇再作深人微细解说,以免曲解而流入旁门别庭。

        南师怀瑾先生,当时选讲这门课程,旨在引导学人进人中华重要典籍的初步研讨,所讲仅上篇及中篇之重点(包括十八、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及二十四章一段〉,因下篇为总结,学人应可自己研究了。

        南师讲解后,有行者逐渐发现,在工夫修持过程中,道家的著作如《参同契》一书,解说具体而周详,且有对治方法。有人甚至说,仔细研读了南师的讲解,才对佛法的修持较为明了,尤其对东晋初期传来佛家修炼禅定的十六特胜法门,才有真切的体会。

        另有人说,略知《参同契》,才了解什么是正统道家,什么是邪说乱道,这世界上的误传和歪曲修法太多了。

        《参同契》是在佛法传入中国之前的著作,之后佛经翻译常采道家的遣辞用字。朱云阳真人由习禅而转道家,故而常以禅法解说。朱氏认为,《参同契》“向来埋藏九地,而今始升九天之上”,乃指《参同契阐幽》一书,令原著转暗为明。

        也有人说,《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而是古哲学、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的承天接地的文化;是一颗明珠,因深奥而埋藏,经朱氏阐幽而出土,更因南师深人浅出的讲解而闪发光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说参同契 第78章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