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A -A

        恰独阊暇飞戏鹚档摹凹峁掏胍晕∑浔尽保峁掏胪平鹨谎咂瞬黄啤?br/

        仙道外道魔道

        说到这里顺便告诉你们,在《楞严经》上,指出来修行的关键重点,就是走岔路的五十种魔境界。佛把生理跟心理,归纳为色、受、想、行、识五阴,五阴各有十种魔,共有五十种,仔细分析还要多。最后佛骂什么人为外道呢?连他的弟子证了罗汉果的声闻缘觉,都属于外道,因为心外求法,没有彻底明心见性。佛在讲五十种阴魔时又提到仙道,不属于魔也不属于外道。所以梁启超他们认为《楞严经》是伪经,因为他一看到仙字,哎呀!这个仙啊、神啊只有中国有,印度没有的啊!他们就是学问不通!民国初年梁启超他们,对这方面知识还是有限,学问不渊博,认为把中国神仙都加进去了,所以这个经是假的。其实印度的仙道之说跟中国一样,存在了很久,婆罗门教、瑜珈都是修炼仙道的。

        道家讲神仙有五种:鬼仙、人仙、地仙、天仙、大罗金仙。佛说仙道有十种,他没有说是魔道,也没有说是外道,他说这些修成神仙的,寿千万岁而不死。虽然长生不死,因为没有明心见性,所以堕落为神仙没有成佛。假定这些修成神仙的人又大彻大悟了,佛他老人家一定说那当然是佛!经文讲了一半,你要看清楚。

        佛分析的有一条就是我们讲的,由修炼精神,坚固妄想而成功,特别讲坚固妄想。所以修密宗的人观想修成功了,也是坚固妄想成佛,观想成佛。你把它融会贯通以后,哇!这个学问蛮好玩的,我们跳开了佛道的这个圈子,站在学术的立场上讲,都是研究生命奥秘的一种学术。丢开宗教外衣及仙佛观念,生命就是有无比的奥秘,有无穷的奥妙,可惜人类自己不知道。假设人类知道了,的确可以祛病延年,长生不老,每人自己对成佛都有把握。不过我还没有做到,在理论上我可以提这个保证。

        道家的工夫

        现在回转来讲金性,这个地方金性不是代表肺部的呼吸了,而是代表“念头”,就是这个思想,坚固妄想。我们这个念头思想哪里来?“本出先天之乾”,道家主张是从本体乾卦而来。“未生以前,纯粹以精”,父母没有生我们以前,我们没有投胎以前,这一念还没有动。这是禅宗了,一念“未生以前,纯粹以精”,道家讲这个“精”,不是精虫卵子的精。这个“精”也就是《楞严经》上讲,“心精圆明,含裹十方”,妄念不生的时候,一念清净。禅宗祖师讲“历历孤明,光吞万象”,就是这个清净,这个就是“精”,也就是说炼精化气这个作用。后世的道家反而在精虫卵子上动脑筋,其实在身体里不是这样化的。

        再说什么是精。“未生以前,纯粹以精”,这个东西作为精神“万劫不坏”,是不生不死。你看道家的老祖宗,老子讲:“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形容“恍兮惚兮”,不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昏头昏脑,“恍”是心字旁边发光,“惚”是心字里头流动,活泼得很,老子的“恍兮惚兮”是很光明、很活跃!这个境界里头是“真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是什么呀?就是有消息。“有信”是有一个象征,做一步工夫,有一步的现象出来。你懂了这个,也就懂了老子,懂了清净道,也懂了佛。这个是“万劫不坏”的。我们这个精神,这个念头,“只因有生以后,混沌一破,走人坤宫,是为坎中金精。乾家之性,转而称情”。婴儿一生下来,还在混沌境界,到了婴儿头“顶”一封住不跳,就会讲话了,先、后天分开了。混沌是先天后天在一体,一旦分开,就是混沌破,这是第一层混沌。

        后世道家认为,男女到了性知识开了就叫做破了混沌,这个是后世的解说,也通。不过这种说法是有形的道家,属于低一级道家的说法。正统的大道,混沌不是讲这个了。当我们一出娘胎的时候,勉强可以说混沌还在,已经清醒了一半,等到混沌破了,这个先天之性走入坤宫,向下沉了。所以孩子们玩两个腿,生命从下面生长,尤其男孩子睡够了,精神够,就是老子讲的“胺作”,小孩子自然阳举了。这时小孩没有欲念,是生命的本能。女孩子的现象在内,不是胺作,是有一种不安,那个现象就是她真阳发动,可都没有欲念,此谓“坎中金精”。所以,后天坎卦金的精神变出来性荷尔蒙,精虫卵脏是第三重的投影了。

        那么“乾家之性”,原始以来这个先天一炁乾卦的,本来光明清净的人性,刚才讲“历历孤明,光吞万象”那个乾家之性,“转而称情”,已经把性转变成情了,本身里头起变化。所以我们后天,都是用的妄情,佛家叫妄想,道家或者中国的儒家称为妄情,虚妄不实。我们自己被自己骗了,被后天的感情作用骗了。譬如说夫妻吵架,都是妄情,这个情是古怪的东西,害死人的东西,有情就有累。但是欲界的生命,一个“情”字维持住那么多人,尤其中国现在巳经有十二三亿人口了,那就是一个“情”字变出来的。好的是它,坏的也是它。了情返而为性,如果这十二三亿就变成了百千万亿化身佛,‘那就不得了啦!

        “乾之一阳,既变为坎,其中,换入坤之一阴,是为离中木液”,先天本性到了后天,生命向下走了变成坎卦,这个东西是坤卦先天本性。我们刚才讲过,婴儿这个头顶与宇宙是通的,等于庄子讲与天地精祌相往来,到了这个头顶一封住时,吟!到下面了,换人坤中一阴,是离中的木液。这个精神转到肝脏,生血生气,到了后天的生命。

        “坤家之情”,坤属阴,后天五阴盖住了,这个妄想的思想作用“转而称性”。我们普通学术研究人性,都是讲的后天的作用,讲先天本性的学问太高了。以我的经验,形而上讲本性,儒家也好,道家也好,西方的宗教也好,哲学也好,都没有办法跳过如来的手心,应该是佛学第一。但是讲做工夫,由凡夫一步一步超凡人圣的工夫细节,释迦牟尼佛要让一让了,以我的看法是道家第一。尤其生理的、物理的细密工夫,正统道家都切实告诉你了,你跳不出这个范围。这是佛家所没有的,不管你密宗怎么讲法,还是不及道家。如果要站在学术公正的立场,讲人伦之道,治国齐家平天下,这两家都比不过儒家及诸子百家。

        所以我们这个文化有三位老师,我常常告诉你们青年人三句话,“敦儒家的品性,参佛家的理性,修道家的工夫”。形而上的理没有办法超过如来的手心;“修道家的工夫”,不是转河车这一套!正统道家的老庄之道、神仙丹道和《易经》,是道法自然之道。儒、释、道这三位都是我们的老师,了不起的!如果到外国去我们还要请耶稣老师帮忙,到中东去就要找穆罕默德,这样一来我变成五贯道啦!红卍字会五教一家。这是顺便讲起,告诉你们年轻人,我们研究人性就要知道,人性都是后天的,因为“坤家之情,转而称性”。

        第五十九讲

        人好静情好动性…欲::情道家的解脱顺为凡逆为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现在这一章还在讲还丹,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九转还丹”。丹是道家的代名辞,就是长生不老之药。严重地讲,所谓丹是修命,这个命就是指现在这个生命之命。所谓修命还丹以后,还没有完,还要再加紧修的。

        再看注解的文字,“盖木主宁静,字之曰性,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这个金木,道家有些书上称为金公某某,金是以男性代表,木是以女性代表。金在身体内是肺是气,木是肝主血,这是有形的气血两种,气血是第三重的投影。这里讲的与我们活着的气血有没有关系?也有关系,因为气血是精抻所生的东西。木代表万物发生,生命力很强。木的性主宁静,本来是安静的,道家给它的名字叫做性,但是这个不是佛学讲明心见性的性。

        如果我们加以严格的规范,佛家所讲的性也分好几个层次,见性是彻底的。这里所讲的性是中国文化《礼记》所提出来的“性情”那个性,属于后天的。道书尽管说是先天,如果我们拿学术哲学分类,它仍是属于后天。这些学术性的分类我想不必多讨论,大家并不需要,只是要知道这个木是代表宁静的。

        “人生而静”,静态就叫做天性。其实不止人的生命,由观察得知,虽不是自然科学,但是万物都在静态中发生。虽然生命本身是动的,但是外形都是静的。一颗种子在地下,要很宁静的状态才可发芽,土壤在动乱中什么都不能生长。实际上以哲学科学的道理,生命本身成长就是个动态,可是我们观察外表的现象,讲它是静的,这在学术分野上我们要清楚。这里讲人的生命,天生而静,好静是“天之性也”。所以我们人很懒,好吃懒做,乃至一切不努力,最好张开嘴巴饭就从天上掉下来,心里一想口袋里就装满钞票了。因为人性本来好静、懒。

        “金主流动”,金性是代表主体,爱流动跑动,“名之曰情”,这是中国文化性情两字。“所谓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这个情哪里来呢?情的体就是性。以道家分类,情是用,说是外感交感的作用,使这个情动了,动情了。所以这个情就是人类本性的欲望,是它的作用。狭义的性欲,只指男女关系的欲望,这里说的性跟欲是广义的,对一切欲望的要求就是性的欲望。中国文化把生命分为性与情,我们讲到儒家《中庸》的思想,宋明理学家就拿喜、怒、哀、乐这四种现象来讲心的作用,我是特别地反对。宋明理学家搞错了,喜怒哀乐是情绪,不是心的思想,发动喜怒哀乐后面的那个作用是心是思想,如果把喜怒哀乐笼统归到心,这是宋明理学对自己的文化没有搞清楚!理学影响中国文化八百多年,使民族的文化变成一个死的文化。宋明理学家,我敬佩他们的人格,可是他们的学理该打耳光,你们去注意研究宋明理学就知道了。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喜怒哀乐不一定是心理发动,有时候是受生理影响来的。一个人有时情绪不好,是生理上病的原因。譬如肝气不舒,胃不好,痛苦难受,你叫我不发脾气做不到。理性说不必埋怨人,生病痛起来非要发脾气不可,因为它是情。所以修养到由性归到不动情,那是最高的修养了。宋明理学家这一点是乱七八糟,全错了,不合逻辑。

        性欲情

        现在我们讲到性跟欲,佛学到中国来也引用了性与情的关系,在《榜严经》中提到,“纯想即飞,纯情即坠”,一个人思想越多,思想心理向上升,老年人睡不着,因为头脑虚幻想多啦。“纯情即坠”,年轻人跟着情欲跑,思想没有那么高,所以读书很笨;读书聪明的孩子,情的力量差一点。情多想少,或者情少想多在六道轮回就分开了,譬如说变畜生的人,情多,想比较少,下了地狱都是情多,脑子不灵光。这是顺便讲到《楞严经》上这两个字。

        性跟欲在正统的道家讲是后天的,他说“感于物而动”,动情是性的欲望。所以性跟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说参同契 第8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