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2 / 4)

+A -A

        他若有所思地看我,然后举起罐头,“能碰到一个可以不顾体面率性而为的人也不容易啊。丫头,来,碰一下。”

        我们的玻璃罐头撞在一起,发出清越的声响。

        我说:“干了。”

        “啥?”他一脸惊恐。

        我又笑了。

        他摇摇头,感叹,“要让你们女人快乐起来真容易啊。”

        “那是我们不像你们有那么大的野心。”

        “丫头,”他想了想,对我说,“别用性别给自己找偷懒的台阶,给你几句箴言。首先,要多读书。文凭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学习的劲头。其次,不要把上班简单当成谋生,要当成经历。每一个阶段,无论你做什么,哪怕是做最基层的,你都要注意观察,学会总结概括,提升为自己的经验智慧。时间是最宝贵的。”

        “我谨记在心。”我又问他,“孟总,你当时怎么想做企业呢?”

        “误打误撞吧,但是少年时代已经埋下一颗种子。那是“文革”末期,社会环境还很糟糕,我遇到一个老师,他在“文革”中被批斗,很惨,他弥留之际跟我讲了很多,国家,人生,还有他自己的命运。那时我十五六岁,正是立志的时候,听了他的话,我心里被一种什么东西鼓胀着,想以后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工作对社会有意义。”他抬头久久望着天空,“那或许就是理想。靠着这个,我坚持到现在。但现在想想,也有点可笑。回首过去,我似乎没做成什么事,只是不停地犯错误……”

        我静静听他说。告别的时候,他帮我在马路边打上了车。

        “丫头,谢谢你今晚的陪伴。”他握住我的手。骨节粗大,掌心干燥,是一双让人信赖的手。他的身后有青白的夜色,月亮是薄淡的一牙,悬在高空,有点瑟瑟发抖的样子。高楼大厦一层层伸向高空,一层比一层小,最后迷失不见。

        他松开我的手,一转身点上了烟,然后划着猩红的烟圈跟我告别。车子渐渐远去,我扭着头不停地看,他孤单地矗立街头,越来越小,最后连那红点也模糊了这一幕一直铭刻在我此后的记忆里。

        丫头心头忽然兜上了这个称呼。亲切的,温暖的,但不是平级的。他是在用辈分提醒我什么吗?

        【晓苏】

        孟昀的访谈还是没有做成。他三思后选择放弃。大概是觉得在这种风口浪尖出头,无疑找死;不如低调一点,静等时间把公众的热情抹掉。

        事实上,虽然我没有与孟昀面对面对上话,已做了不少功课,包括拿到第一手资料,采访华诚员工,列出采访大纲,撰写人物小传。当主编通知我采访取消,望着电脑屏上的资料,我并没有感觉如释重负,相反为自己的精力付诸东流而惋惜。

        有次跟老李吃饭,我无意说起这码事,他不愧是做网络策划的,很敏感,“稿子继续写嘛,我们这边要……其实不受制于杂志,反可以有自己更自由的表达……不用担心,都什么时代了,总有言论自由嘛。”

        我用了两个晚上突击出稿子,鼠标一点就传给了老李。倒不是贪图那点稿费,实在是这个选题跟了这么久,有了想法,不吐不快,也自认为写得公允。待到那篇稿子在老李他们网上挂出后,我却傻了眼。因为,经过老李的大刀阔斧和添油加醋后,我的文面目全非,展示在公众面前的孟昀简直就是一个打着振兴民族企业的旗号、混水摸鱼的地痞流氓。关于他做保健品生意时的劣迹那一块陈述得尤为严重。

        我质问老李,“你怎么能断章取义呢?”

        老李说,“效果不错,点击率疯狂增长。新闻是做出来的嘛……你就要学会搭民众的脉搏,大家想看什么,我们投其所好。好啦好啦,我会给你申请多一点的稿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第14章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