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2 / 2)

+A -A

        努尔哈赤以六万女真族子弟兵,横扫了号称四十七万精兵的四路铁桶合围的大明军队。像杨镐、杜松、马林、刘艇这样的狠人,他们在明军中都不算是怯战的角色。可是,由于最高指挥员的技不如人,他们最后的结局都只能是“无尽霜叶滚滚下”。此后,努尔哈赤大刀阔斧地挥军西进,踏平辽东,踹开开原、铁岭,把大明朝在辽沈地区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坛坛罐罐砸了个稀巴烂。

        袁应泰、熊廷弼面对气势汹汹的努尔哈赤,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哀然而叹了。

        是役的最终结局是,大明朝损兵折将、失地千里,从此,明朝力量大衰,不得不由进攻转入防御。

        至此,痛快酣畅的努尔哈赤才顺势回兵,开进到女真族的扈伦四部。

        他厌倦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就顺便把倔犟不降的叶赫贵族们清理了。这样,努尔哈赤在关外的一揽子买卖,就火火红红地闹腾大了。

        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囊括了从东海库页岛到明朝的辽边,自蒙古、嫩江至鸭绿江,已达三百余万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

        地盘虽大,人口却仍嫌单薄。但手脚勤快的努尔哈赤坚定地相信天道酬勤的道理。

        早在萨尔浒战役前的1616年,也就是大明的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关外建立了后金国,建元天命,国都赫图阿拉城。这对于科尔沁的莽古思王爷也是一件喜事。从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也是名正言顺的皇亲国戚了。

        努尔哈赤大汗确定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人为和硕贝勒,号称四大贝勒,协助自己襄理朝政。

        皇太极此时在皇室子孙的权力竞争格局中,正处于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

        天命六年(1621年)的春季,努尔哈赤发动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辽沈之战。是年三月二十一日上午取辽阳,努尔哈赤于中午即作出了迁都辽阳的重大决定。后来,又再迁掌控全局的沈阳城。

        当时,激情过后的努尔哈赤,应该有着“白萍吹尽楚江秋”的老年心境了。

        他的迁都,是给后面的继承者,摆出了一种烈士暮年的进取姿态,鼓励着后金的子孙们,不要忘记了关内月色花香的锦绣山河。

        &>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事业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势头。科尔沁的莽古思王爷是浸润于一种甘甜微凉的喜悦中的。可是,老王爷的心底不时也会掠过了一丝的隐忧。最令科尔沁的莽古思王爷放心不下的一件事情是,就在努尔哈赤决定迁都辽阳的这一年,爱女哲哲已经二十一岁啦,那是女子的性成熟时期。她与皇太极的婚姻过去七年。可是哲哲仍然是一无所出。这样的事体,对于生活于皇族宫殿的女子而言,确是一件严重的事情。

        当时,皇太极的身边尚生活着另外两位的侧福晋。她们既贤淑,做事情又得体大方,家庭的背景也非泛泛的无名小辈。一位是钮祜禄氏,皇太极之结发妻子,声名显赫的“开国第一功臣”额亦都的爱女。产一子虽已夭折,但结发夫妻的患难之情却是隽永的。

        一位来自蒙古古老部落的美丽女孩(9)

        另一位继妻乌拉那拉氏,生下了后来的女真族英雄、长子豪格,后来又添一子格格,长女亦为她所生。膝下拥有二子一女,加上努尔哈赤汗王的大福晋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是她的亲姑姑。乌拉那拉氏实力的强劲足可令哲哲寝食难安。

        有时候,生活于皇室深宫的女子,她们的一生,本来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权力与欲望的战争。因为在她们的身上,各自承载了自己家族太多的期待。所以,她们在皇族男子心目中的恩宠废兴,其实是紧紧地抓住了生活在宫闱之外的、整个家庭的心灵的。

        年轻待嫁时期的布木布泰现在,出身于蒙古贵族的哲哲有难题了,她处在两个风致颇佳的女真暴发户的围困之间。

        她们望着哲哲的目光均是别有深意的,她们丝毫未掩饰自己对于哲哲嫡福晋地位的垂涎。

        这对于哲哲,甚至于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而言,都是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荣誉与利益的保卫战。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