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子褚英似乎也有爱新觉罗家族驴子一般的倔脾性。他坐在执政官这个位置上,其上也勃起焉,其下也委顿焉。晕乎乎地就被人家弄到了守城门的角色,心里面有一点的冤屈。可是,褚英是一个大老粗,他至死都搞不清楚为什么受伤的会是他。
在父汗努尔哈赤的强权政策下,新生的女真政权是一条正在成长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鳄。所以,被父汗冷遇的褚英,于不自觉间,又采取了当年三叔舒尔哈齐的态度:“不认错,不低头,不合作。”
史册上煞有介事地给我们描述了,褚英在失去父亲宠信之后,所采取的一种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抵抗活动。
努尔哈赤要求褚英把多占的人口和财物拿出来与弟弟们重新分配。这似乎也算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是,把面子看得比性命还紧要的褚英心底就一万个不乐意了。
他羞愤难当地跟自己平时最宠信的四个仆从抱怨说:“要我跟弟弟们平分人口,真是羞死人了。我宁愿死去也不能跌这种面子。你们是自幼跟我一起长大的,如果我想做触犯了死神的事情,你们愿意跟我一起死吗?”
四个仆从当时异口同声地回答:“贝勒爷要我们死,我们当然没有活着的理由。”
因此,困守于城门的褚英除了无聊地酗酒,就再也不关心父汗努尔哈赤出征的事情了。其实,这时的褚英即便是想关心一下努尔哈赤的军国大事,也于事无补了。
但凡开国君主总有一种忮刻好猜的坏毛病。有人给努尔哈赤告密说:褚英偷偷地书写了咒语,诅咒英明的大汗以及勇敢清正的诸贝勒大臣不得好死,并将咒语焚烧告天,以宣泄心头的仇恨。
但是,褚英真的是一位不识深浅的大老粗哟。据说,褚英曾在酒后,梦话般地呓语:真的很希望父汗努尔哈赤的这一次亲征乌拉行动惨败。他甚至与四个情好的仆从们梦想:假若父亲的征讨大军弃甲丢盔的败归呢,他们就紧闭了城门,坚决不让父亲和诸弟入城;让父汗与弟弟们跪在尘埃的城墙下面磕头哀求。褚英匪夷所思的臆想把四个亲近的仆从们吓着了。
在黄沙蔽天的关外大地,还没有人敢在背后如此犯上地议论努尔哈赤大汗呢。因此,其中的一位仆人左右为难之际,就留下遗书自缢死了。另外三个活着的更加害怕,便主动地向“五老臣”告发了褚英的全部罪行。
努尔哈赤当时涌上来的第一个念头是,立即杀掉这个忤逆之子。但努尔哈赤的恻隐心一动,又让褚英活了下来。
一个活着的褚英,转眼之间,已经幽禁于四面高墙的弹丸之地。他每天只能从树木的浓荫中仰望上面一方白生生的天,再低头无语地凝望着脚下的一块水阴阴的地。生命对于幽禁中的褚英,其实已然是天空中悬浮着的一朵乌云,安静得就像死亡本身。可是,高墙外面喧嚣的人世间,众贝勒、权臣们仍然念念不忘枯萎于高墙之内的褚英。权臣们反复地在努尔哈赤的耳旁念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留着褚英这个祸根,打蛇不死,以后迟早会动摇国家的根本。努尔哈赤眯缝起眼睛,认真地打量着身旁踌躇满志的众贝勒们以及喋喋不休的臣僚们。努尔哈赤叹了一口气:都是自己害了褚英。褚英即便是现在不死,留待自己百年之后,都是要死在自己身边人的手中。但那时,借故拥护褚英者,与反对褚英的一派,就有可能爆发一场导致国家分裂的流血冲突了。还是由自己来给褚英的一生做一个了断吧。
努尔哈赤晚年的立储风波(6)
因此,老汗王努尔哈赤在囚禁褚英三年之后,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的一天,他望着自己镜子中早生的华发,默然无语地独自枯坐了许久。他下达了处死长子褚英的命令。这一年,褚英三十六岁,老汗王五十七岁。
褚英墓后来褚英在大清官方评价中,似乎还是有他的地位的。他被安葬于清东京陵。
当年,朝鲜有一个叫李民寏的人,他写了一本《建州闻见录》的书。他在评价努尔哈赤与三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的政治斗争时,曾经臆测:“奴酋为人猜厉威暴,虽其妻子及素亲者,少有所忤,即加杀害,是以人莫不畏惧。”这样的见解,自然是失之于肤浅的。
努尔哈赤当然是一代雄才大略的英明君主。他用人的政策从来都是明晰而又条理分明的。他在人才的奖惩上,从来不搞无限株连的恐慌政策。好汉不慎触犯了死罪,就应当像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般地去死,仍然会赢得对手的尊重,十八年过后又是一条汉子。
像舒尔哈齐生前惹得努尔哈赤满肚子的不高兴,可这并不影响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成长为最有权势的四大贝勒。阿敏因事获罪之后,他的弟弟济尔哈朗仍然可以高居于郑亲王的枢纽位置上,为后来的顺治帝所器重。
褚英被杀,他的长子杜度为贝勒,三子尼堪为亲王,似乎都成长为国家的股肱大臣。
努尔哈赤的观点仍然是:大家出来为这个新兴的国家做事情,功是功,过是过。曾经为国家发展流过血者,尽管后来犯了大错,都不应当一笔抹杀。
努尔哈赤首创的这一用人政策,皇太极以及孝庄指导的顺治、康熙二帝,一直都沿用了下来。这成为女真族由弱而强,最后成长为一个战无不胜的强大民族的制胜法宝之一。
&>
后来,皇太极的正福晋哲哲指着一片爬满苍苔的荒芜宫室,告诉小布木布泰:那就是老汗王曾经给幽禁中的舒尔哈齐、褚英两人起造的大房子。
大贝勒代善小布木布泰却有一点想不通:既然父子、兄弟间的情分已经断了,再来给舒尔哈齐、褚英那样的废人建筑那样空旷的华屋,老汗王不觉得闹心吗?
姑姑哲哲支吾了一下,她是这样解释的:老汗王上了年纪之后,心肠自然就没有年轻时硬了。从前用三弟长子的血来换取女真的统一与强盛,虽然事出必要。但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回忆旧事。他对于死去的舒尔哈齐和褚?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