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后由林经理召集的见面会上,六七十个被录取的同志神情激动地济济一堂,静候总负责人林经理的训示。
林经理说,这次机会非常好,招的人都是准备送到欧洲某国去务工的,属于劳务派遣性质。用工合同一签就是两三年,很有保障,薪水也比在国内的高得多,各方面配套待遇也非常好。其他还有房子车子指日可待呀家人跟着周游世界享福呀什么的一大堆,说得天花乱坠。
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好的条件,竟然给自己碰上了,阿芳他们顿时欢喜雀跃,有几个刚刚熟悉的小姐妹还高兴地搂在一起哭了下鼻子。
林经理又说了,大家既然被录取了,以后就是同事相称。只是这国外公司的规矩比较多,办事也十分认真,需要各位同事了解、理解并支持。他们联系好的这家国外公司比较正规,它要求每名劳务人员都要交纳一笔培训费和保证金,另外还必须办理一个保险。数额都不大,三项费用加起来也不过才十五万左右,干得好的一年时间,干得差点的最多两年也就完全可以赚回来了。
林经理给大家分析说,这培训费交了值,学了本事是自己的,以后到哪里都吃得开;保证金合同到期不续签的话就可以凭发票退还;保险这东西是个新兴事物,在国内还不普遍,可人家国外干什么都规定要入保险的,务工人员更是必不可少。其实也就是买个心安,这个钱必须要交。大家可以跟家人朋友商量一下,凑点借点,十五万也不是什么难事。交了这钱马上报名单过去,近期就安排到国外工作了,以后回来也是海归派呀,镀了金回来的,国内的公司都会抢着要。机不可失,千载难逢,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交了十五万就可以马上去国外工作,干得好一年时间就可以赚回来,正规公司,抢着要,千载难逢……这些词句字眼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深信自己就是干得好的那一群人中的一位,因而对“钱景”充满希望乃至毫不怀疑。
阿芳也不例外,她是个农村姑娘,家境不好,刚刚高一就辍学了,还有一个弟弟正读初三面临中考,考虑到家里送两个人读书有困难,而自己学习成绩虽好,考上大学也没钱上,家里重点保障的是弟弟今后的学习道路,所以她毅然决定赴外条工赚钱养家。
这个理由在外出打工的年轻姑娘中是最老套也最常见的,实在是无可厚非。生计所迫,又有什么办法呢?
可十五万对于他们这些人确实不是小数目,阿芳原来想着放弃,另择出路。谁知她将情况跟家里人一说,很快在村子里传开。纯朴的乡亲们不干了,这傻丫头,村里乡里甚至县里都有好多人连火车是什么样都没见过,她倒好,马上就可以飞到国外去赚洋钱去了。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在等着,怎么能因为要交一点钱就放弃呢?
结果就在一两天的时间里,全村几百户人家积极行动,大家翻箱倒柜,砸锅卖铁,奔走相借,争着将所能收集到的钱送到阿芳家中,连平时最铁公鸡、刀架在脖子上都不肯拔出一毛的村里首富万六叔都慷慨地一下子将三万块压箱底钱拿了出来。
阿芳的爹妈感动得热泪盈眶,当面嘱咐儿子一定要将乡亲们送过来的钱一笔一笔地将账记清楚,等芳妹子从国外赚钱回来,这些都是要加倍奉还的。
在场的乡亲们十分生气,坚决拒绝了这一无理条件。都乡里乡亲的,本来就是要相互帮助,怎么能加倍还钱呢?只要比银行的利息稍微高一点点,再就是过一两年芳丫头赚钱回来,盖房买车的肯定不在话下,生活好了,别忘了乡亲们这番帮衬就行。
芳家自是满口应允。账目零零整整核算过去,真是众人划桨开大船,两天时间里,十五万竟然就凑齐了!这速度,这效率,乡亲们对咱芳妹子的那个好呀,没得说。
阿芳接到这笔钱,没什么犹豫就交给了林经理。
林经理立即召集所有被录取人开会,当场宣布,阿芳同志作为第一个交足费用的员工,马上就可以签订赴欧务工协议。鉴于她勇于走出国门为国家创汇的积极表现,公司董事会决定,奖励她三千元钱,专门用于置办出国服装,后面交款的人就没有这个待遇了。董事会还说,由于这家国外公司确实正规,将报到时间都定得很死,规定必须得哪一天几点前赶到,而且这次只有五十个名额。所以,大家务必抓紧时间凑钱,只有在三天内将十五万交上的前五十名才能获得这个机会。
林经理的这番话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了。
第三十五章遍地黄金
凡事就怕煽动,林经理的一番话彻底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如果说大家对总负责人林经理的话或许还有些犹豫,但这次他代表的是董事会呀!董事会懂不?不懂?没关系,反正就是一帮子职位很高的说话算数不会反悔的那种领导在一起开会一起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他们定下来的东东那就是板上钉钉,谁都没办法更改了。
他们都说了三天内要交齐只有五十个名额,而且已经有人签订了协议,三千块服装费齐崭崭的也摆在那里,还犹豫什么?怎么着都不能落在五零后呀。
这下大家的凑钱积极性被空前激发了,亲朋好友全民动员。那些人也奇怪,平常借钱时求爷爷告奶奶的死活抠不出一个子儿,这次一听说是准备到外国去工作要借钱交培训费保证金,接电话时异常的热情,服务态度一流,直问钱要多少(听口气就是那种要多少有多少的意思),怎么个汇款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好意思实在是隔得太远了,没办法,不然就立马亲手送过来了)。
短短三天时间,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交款。因为有名额限制,而报名拟录用的明显超过了五十,人人都怕淘汰,因此这场竞争那是相当的激烈。有两个人捧了钱争着要先交,竟然由发生口角到扭起架来,直到在旁边眉开眼笑数着钞票的林经理不耐烦地对鼻青脸肿的两个人说都在名额内,争吵才停止下来。
五十个人很快交齐。剩下的十来个人有些是实在凑不上钱,有些则是凑得慢了些,手捧着钱满头大汗地赶来时,林大经理竟然真的不收了。他们只能满心酸楚地看着欢天喜地在填写赴欧洲某国务工协议的名额内那些人,简直悲痛欲绝。
人员定下来的第二天傍晚,一辆车身上写着“滨州外事旅游”的大巴车开动了,车上坐着那五十个同事,其中三十八个女的,十二个男的。还有两个跟车的人,一个是林经理,另一个姓马的年轻小伙子,据说是林经理的助理,就叫小马吧。驾驶员是何等人物林经理没有介绍,大家也不想去关注,跟他们的出国完全无关嘛,关注他干嘛?
在车上,林经理让五十个人都将自己的身份证件交由小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