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缝到帽子上。那个士子看了也很满意,就付钱买下来了。
那士子接连考了三年的县试,结果都不能上榜。他放弃了读书当官的念头,向朋友借了一笔钱,学起做生意来。听说南面的蛮国有好些货物利钱不错,他便收拾了行装,戴起这顶最爱的帽子出门去。
为了节省花费,一路上他只乘便车。有一次他坐在一辆牛车的后头,不知不觉便在那堆货物中睡着。缝着念珠的丝线本来就有点松脱,这一路颠簸中,念珠掉了下来,跌在货物之间。他直至下了车也没有发现。
牛车继续走着,穿过一条在森林中央开辟的道路,终于到了一个城镇。驾车的商人打探过,知道这里能卖得好价钱,也就雇人把车上的货物卸下来。搬动货物时,那颗念珠摔出了车子,滚到街巷一角。
一个小男孩这时正纳闷经过。这个早上,他跟邻居的孩子们打弹子,却连最后一颗也输光了。他垂头丧气地走在街上,忽然发现这颗又黑又圆的小木珠,捡了起来仔细看了一会儿,便回头跑回孩子堆中。
这天他靠着这颗念珠赢了好大一堆弹珠,别的孩子都羡慕地瞧着他。有个孩子拿出一把小刀,说要跟他交换这念珠,可这男孩不愿意。
家里的母亲不喜欢男孩打弹子,说这是赌博。可是不打紧,他有一个秘密的地方。
男孩赶在入黑之前,跑到村镇边缘那座已经许多年无人参拜的荒寺里。
他爬上了佛坛,从那尊已经爬满了蔓藤、身上崩缺多处的破佛像后面一道裂缝里,取出一个布袋来,里面装的全是他的宝贝。男孩把赢来的弹珠都放进了布袋,然后他想了想,还是决定把那颗念珠也放进去。
把布袋塞回佛像的肚子之后,他从佛坛爬了下来,拍拍手上和衣服上的泥尘。
临走之前,他瞧了瞧半掩在蔓藤叶底下的那张佛像脸孔,闭起眼双手合十,祈求明天也得到胜利。
男孩离去以后,黄昏夕阳斜射进空荡荡的佛寺里,照得那张佛脸泛出温暖的光华。
就跟许多年前一样。佛,仍在笑。
稿于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后记
故事到这里,说完了。
我的确是想透过这部书,表达一些我对世界的看法。这部书的其中一大主题就是关于“权力”。人类社会的关系,其实也可以化约为权力的关系来看,不管是令别人服从的权力或是消灭别人的权力。这些在严家其先生的《首脑论》一书里有很清楚的剖析,此处不赘。
不过直到最后,我没有给读者什么明确的答案。
我从来相信:文学必须关乎人和社会;可是小说作者最重要的责任,就只是说一个动听的故事而已,不是试图为人类开药方。
最重要的答案,从来都是要靠自己去寻找的。
最后这一卷,说的主要是关于革命。
只要是比较关心外面世界的朋友都得承认:这个世界到了今天,还是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许多的不公平与贫穷。这个世界需要改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