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2 / 4)

+A -A

        这些理论描绘了两个不同的加工阶段,这些阶段与视觉系统中连续的生理结构相对应。我们了解到确实存在着两三种锥体细胞,每一种锥体细胞对特定范围的波长起反应,它们对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线最敏感。(蓝细胞)对波长为435纳米;(绿细胞)对535纳米;(红细胞)对570纳米,证实了赫尔姆霍兹的预测:颜色视觉依赖于三种颜色感受器,色盲者缺少一种或者多种锥体感受器。

        拮抗加工理论以及赫尔维奇和詹姆士认为每个颜色对的两个成分是通过神经抑制而实现其对立作用(拮抗)的。一些神经节细胞接受来自红光的兴奋性输入和来自绿光的抑制性输入。系统内的其他细胞的兴奋和抑制是相对立的过程。而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综合三种锥体细胞的输出结果,这两种神经节细胞联系起来形成了红/绿的拮抗加工系统的生理基础。神经节细胞组成了蓝/黄拮抗系统。黑/白拮抗系统影响我们知觉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

        6、复杂的视觉分析

        感受野(rp)是指接受刺激的视觉区域。视觉通路上细胞的感受野就是接受刺激的视野区域。视网膜上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是同心圆。

        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感受野有两种:

        *一种是,在中央区的刺激可以引起细胞的兴奋,而在周围区域的刺激能抑制该细胞。

        *另一种是,和前一种细胞有相反的兴奋——抑制模式,抑制的中央区和兴奋的周围区域。

        刺激对比可以引起神经节细胞的最大兴奋。

        休贝尔(b)和威塞尔(rw)对视皮层细胞感受野研究,发现细胞的组织方式,即对最可能引起他们放电的视觉细胞是有比较严格的限制的,如一种皮层细胞称简单细胞,对它们“偏好”朝向的小棒有最强的反应;复杂细胞也有偏好,但小棒必须运动。超复杂细胞要求运动的小棒有特定的长度或者特定的运动角度。

        人们对世界的知觉经常是外部信息(进入眼睛中的光波)和竞争信息的内部资源,两者的联合表征。

        三、听觉

        1、物理声音

        频率是指在给定时间内波的周期循环次数。振幅是指专用波强度的物理特性。

        2、声音的心理维度

        (1)音高

        音高(p)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敏感的纯音范围是从20赫兹的低频到2000赫兹的高频。

        在频率很低的时候,频率只要增加一点点,就能引起音高的显著增高。在频率较高时,你需要将频率提高很多才能够感觉到音高的差异。

        (2)响度

        响度()或者物理强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振幅大的声波会给人大声的感觉。

        (3)音色

        声音的音色(br)反映了复杂声波的成分。

        纯音只有一个频率和振幅。

        在复杂音调中,听到的声音的最低频率被称为基音,较高的频率被称为泛音或者和弦,它们是基音的简单倍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心理学与生活 第4章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