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催眠(自动催眠…p)是控制疼痛的最好途径。
催眠的力量不在于催眠师的某种能力或技能,而是存在于相对可催眠的个体和被催眠的个体身上。要被催眠不需要放弃个人控制;
3、冥想
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
一种宁静的机敏,一种较低的身体唤起但增强的觉知状态。
冥想的目标不只是暂时缓解紧张。冥想会增强意识,有助于使个体获得启迪,并以新的方式看待那些熟悉的事情,把知觉和思维从自发的已学会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有规律地进行冥想可导致可测量的智力和认知操作上的增进。
4、幻觉
个体的意识会发生歪曲,也就是看到或听到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幻觉()是在并没有物理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活灵活现的知觉,它们是个体改变现实的一种心理建构。个体体验,并不与情境中的其他个体分享。
幻觉通常是由高度的唤醒、强烈需要的状态或无法抑制有威胁性的念头共同作用的产物。幻觉也经常会由精神促动药物所引起,如麦角酰二乙基酸胺()和仙人球毒碱(p);以及严重的酗酒者戒酒时(称为震颠性谵妄)。
5、宗教狂热
冥想、祈祷、禁食和精神交流都可以归结为强烈的宗教体验。它以一种惟一感和对真实而鲜活体验的事件的讲述,以及整体经验的本质用通常的语言难以言表为特征。
6、改变心理的药物
一氧化二氮、酶斯卡灵(一种致幻剂)
(1)依赖和成瘾
精神促动药物(pr)是通过暂时改变对现实的意识觉知来影响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化学物质。
耐受性(r)——获得同样的效果需要更大的剂量。
生理依赖(pp),身体变得对物质适应与依赖的过程,部分是因为神经递质由于药物的频繁出现而被耗竭。
耐受性和依赖的悲剧后果是成瘾();一个成瘾的人身体中需要药物并会在药物不出现时忍受痛苦的戒断症状。
当个体发现如此渴望使用药物,或使用药物令人欣快以致出现渴求,那么不管成瘾与否,这种情况都被称为心理依赖(pp)。
(2)精神促动药物的种类
迷幻剂是仙人球毒碱,裸盖茹素(取自一种墨西哥蘑菇)、麦角酰二乙基酸胺(),和苯环乙哌啶(pp)即天使粉(产生分离反应,对疼痛敏感、混乱,与周围世界感到分离)
迷幻剂是在化学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特定受体位置对脑起作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