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概括。
1、动机概念的作用
*把生物学和行为联系起来。体内复杂的内部机制来调节身体的机能从而帮助自己生存。
*解释行为多样性。当情景恒定(如相同的能力、技能、经验和机会)心理学家就会用动机这一概念来解释人们操作的差异。
*从公开的行动来推断内心的状态。用可能发生的原因来解释某种行为。
*将责任感赋予行动。个人责任假定内心的动机和能力控制人的行为。
*解释逆境中的意志。
2、动机的来源
(1)驱力与诱因
赫尔(r):最重要的行为是由内驱力而激发的。
驱力(r):一种内部的状态,它是对动物的生理需要做出的反应。
生物体就其本身条件来说如体温和能量供应等会寻求维持一种平衡状态,称为动态平衡()。
当某种需要破坏了平衡或产生了某种心理上的紧张驱力就会被唤醒。这些驱力反过来促使生物体采取消除紧张的行为;当这些驱力得到满足或消除时——动态平衡又得到了恢复,生物体就会停止这种行为。
诱因():外部的刺激和奖赏,它们和生理上的需要并无直接联系。
行为是有内部和外部动机同时作用的结果。
(2)阿普特尔(pr)逆转理论
假定有四对元动机状态:不同状态派生不同的动机模式。每对动机都是按相反方向对应排列的。
之所以叫逆转理论(rrr)是因为它试图解释人类是如何从对立的一端转向另一端的。
四对元动机:
*有目的的——超越目的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