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4 / 5)

+A -A

        *一贯性:指行为是否反复出现以回应这一情境。

        *一致性:指其他人是否在同样情境下也产生同样的行为。

        2、基本归因错误

        罗斯:基本归因错误(rbrrr;)描绘人们在考察某些行为或后果的原因时高估倾向性因素,低估情境性因素的双重倾向。

        “大学投球”问答游戏。

        基本归因错误部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

        3、自利性偏差

        自利性偏差(…rb)引导人们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自己,否认或者推托自己失误的责任。人们倾向于对成功做倾向性归因,对失败做情境性归因。

        他们很容易将群体的成功归因于自己,将失败归因于其他群体成员,友谊会限制这种效应。

        4、期望与自我实现的预言

        自我实现的预言(…prp)指关于某些未来行为或事件的预测对行为互动改变很大,以至于产生预期的结果。

        罗森塔尔(rbrr)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5、确认期望的行为

        马克?斯奈德,行为确认(brr):某人对另一人的期望实际会影响后者,使其进行方式证实最初的假设。

        当实际的状态——模糊或者不确定时,期望产生的效应最大。

        行为确认的程度还取决于目标人物对互动的动机。

        三、态度、态度改变与行动

        态度(),是对人、客体或观念的积极或消极评价。

        1、态度与行为

        引发态度的三种信息:认知、情感、行为

        预测行为方面态度的一个属性:可获得性(b)——态度客体与一个人对该客体的评价的联系紧密程度

        态度可获得性比选民们的自我报告更有效,它能让我们更有效地预测实际的选举行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心理学与生活 第23章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