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4 / 4)

+A -A

        “那天来参加笔试的,到底是不是她?是不是她?”郑伊仿佛能听到发自他内心的,这句反反复复的疑问。

        然而她咬定青山,誓死要将这个疑团变成不解之谜!

        于是,她忍耐着,等待着,同时,又像科索沃人民渴望和平那样,期盼着那个决定性时刻的到来。

        第10章震慑行动(1)

        决定性时刻降临在郑伊试用期将满的前三天。

        那天,美国一所大学的校长到上海某大酒店,参加由pb组织的一次留学说明会。每年的六月和十一月,pb都要组织这样的例会,有时候请的是加拿大校长,有时候只请美国校长。会后,美国校长又应邀来到pb,与那些对去美国有意、无意或一直在观望,态度摇摆不定的中国人进行座谈。

        座谈会在公司的会议室举行。郑伊走进那个大房间的时候,里面已经挤了满满一屋子人。满头灰发的校长显然是那种特有演讲欲,且观众越多越亢奋的人——面对无数双为去美国而望穿秋水、望断青春的眼睛,他再也无法按捺胸中澎湃的激情,索性离开座位,一边慷慨陈辞,一边四肢并用地绕场而行。

        他用自己浑厚的西方男人的嗓音,向一张张热切又迷茫的东方面孔讲述那个曾经梦般遥远的国度;他用自己悦耳的英语和动听的词汇,描述他眼中天堂般的美利坚合众国,直到身心陶醉,不能自拔。

        只可惜,他今天面对的观众是矜持而含蓄的中国人,他们本性的内敛加上对他过于夸张的“表演”,他们的理解只能停留在似是而非的程度上。所以,他一直期待的热烈反应迟迟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出现。

        但他仍然带着十二分的热情,一遍遍向他的观众询问同一个问题:“有什么要问的吗?来呀!咱们交流交流!”

        回应他的仍然是那几个千篇一律,他已经解释过无数遍的问题。

        郑伊注意到,他那蓝中带绿的北美人的眼睛里,失望在一点一滴地变浓。

        吴湛也注意到了现场的冷清,于是不遗余力地煽风点火:“大家什么都可以谈嘛!不一定非要问有关留学的问题嘛!”

        可他煽来煽去,人们还在重复那几个问题。

        显然,校长再也找不出“慷慨激昂”的理由,于是艰难地舔舔干涩的嘴唇,不动声色地坐回到椅子上,变成一个极度符合经典形象的与会人员。座谈会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尽管连计划中的一半时间都没用上。

        郑伊知道,该是她出手的时候了——此时不出,更待何时?今天不站起来,哪天才有机会站起来?!

        于是,她站了起来。

        从美国的历史谈起,她和那位校长开始了海阔天空的神聊——从令每个美国人都为之骄傲的《美国宪法》,到无数移民造就的多样文化;从自由宽容的人际交往,到富裕闲适的生活环境……当然,他们也谈到了金融风暴对美国人生活的真正影响。

        校长说:“其实,这次风暴并非像中国媒体上夸张的那样,对美国的所有行业都带来了致命打击。其实每次所谓的金融危机,都是对某些行业如同瘟疫,对另外一些行业则是巨大商机。比如教育业——很多人正是因为金融危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