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讲白搭是芙蓉人的一种高级娱乐和消遣方式。它不管是低级的,如“白脚力”、“瞎逼讲”,还是高级的,如“讲笑话”,都能给人带来快乐,都能帮助人打发无聊、消除劳累、扩大见识,有时还能给人以教育,以启迪。
在芙蓉,讲白搭的人很多,特别是芙蓉街上的人,他们以做生意、做手工业为主,干活不像农民那么累,空闲的时间也多,再说,身处市区,见多识广,因此,他们讲白搭成风,男女老少都讲,而且,整体水平比较高。
芙蓉街人讲白搭,爱选择在街头、溪埠头、桥头等热闹去处,因此,每到黄昏时分,这些地方,往往这里一堆人,那里一堆人,大家都在讲,都在笑,空中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最热闹的地方算是溪埠头,姑娘嫂儿们聚在一起洗衣服很来劲,她们的话跟溪水一般长,跟溪水一般清亮,讲白搭讲到精彩之处,大家往往笑翻了天。特别是暑天,她们在溪埠头洗衣服,水中总有一些男人在擦洗身子,这些男人光着上身,一手提着短裤,一手用脚布在裤裆里来回地擦,而白花花的屁股大半个掉在外面,这就给她们提供了讲白搭的上好材料,因此,她们总爱抓住屁股,你说我接,借题发挥,百般嘲笑、挖苦那些臭男人,而那些臭男人也不认输,嘎嘎笑着,厚着脸皮频频发起反击,结果,溪埠头成了男女双方相互取笑、攻讦的战场,更成了彼此间较量口才的舞台,热闹、有趣是不消说的了。有时,一方占了上风,笑声噼哩啪啦,像扇耳光,夸张得不得了,而另一方总会又羞又急,泼起水来,借以搅乱局面。因此,每逢这个时候,溪埠头就乱成一团,泼水声、笑声、骂声一片。
芙蓉街人讲白搭,风气最盛的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时,文化荒芜,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人们无聊、困顿时,往往借助这种形式,寻觅快乐,消磨时光,并自我排解心中的厌烦、忧闷情绪。唯其如此,人们一有机会相聚在一起,正事往往没讲上几句,便你一句,我一句,讲起了白搭。他们荡街、洗衣服、看戏、吃酒时讲白搭,串门、打牌、剃头、纳凉、下地时讲白搭,有时甚至上茅坑屙屎也讲白搭——
“饭吃了吗?”坐在左边茅坑的男人问。
“吃了,你呢?”坐在右边茅坑的女人回答。
“我还没吃,你吃饱了吗?”
“吃饱了。”
“真的吃饱了?”男人诡秘地笑了。
“我哪有福气,吃什么包(饱)呀面呀!”女人红了脸。
“我最爱吃包子。”男人又诡秘地笑了。
“你平时肯定没吃够。”女人说。
“是的,你怎么知道?”男人睁大了眼睛。
“你老婆说的。”
“废话。”
“她说自己天天让人偷了两个包子。”女人哈哈大笑。
“他妈的,我正想偷吃你的包子呢!”男人也哈哈大笑。
……
的确,讲白搭,特别是讲层次比较高的白搭,不那么容易,若讲不好,就变成了扯淡,不可笑,也缺乏回味。正是因为如此,在芙蓉街乃至整个芙蓉,真正称得上讲白搭的高手极其少数,也恰恰因为如此,讲白搭始终是一道通俗的大众的集体创作的节目,大家乐于参与,敢于参与,感到很亲切,而因此制造出来的快乐气氛显得特别的浓厚,它像充满神奇魅力的魔方,深深吸引着众人的心。
我住在芙蓉街,平时不光爱听讲白搭,有时也凑着乐,每每与小伙伴们学着讲。我口才一般,讲得很蹩脚,但从中却学到了许多东西。成年以后,我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写了许多小说,我的小说故事性强,语言口语化,其中不少篇目读起来幽默风趣,这些特点,都带有“讲白搭”的痕迹和影子。我的许多少年同学、朋友、邻居,他们跟广大的家乡人一样,今天各奔东西,在全国各地,有的甚至在国外,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有的都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探究他们的成功奥秘,有人说,芙蓉人的心态特别好,特别乐观,他们是一群永远快乐的人,在生意场上是很少害怕失败、知难而退的。我想,芙蓉人这种心态的形成,多多少少与长期浸染于“讲白搭”的快乐氛围有关。其实,讲白搭给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今天,在芙蓉,讲白搭这种特殊的娱乐和消遣方式,依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只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特别是文化的繁荣,它不再像当年那样风行,那样充满魅力。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是社会走向文明的一大标志,对此,我没有异?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