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1 / 2)

+A -A

        煌拇场泄顺缘男矶嗫嗤罚氪烁上瞪踔亍?br/

        这样的阅读经验,实在让人无法愉悦,至少令我长时间地郁闷并困惑不已。在众多堂皇著作中,我无法找到答案。那些赞美明太祖、明成祖雄才大略之类的词语,其功效则是让人完全无法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肚肠,而更加如堕五里雾中。

        这种情形很像明人笔记中所谈到的一则关于朱元璋两幅画像的故事——如实画出皇帝相貌的画家全部被杀死;凭空创作出来的一位慈眉善目、“威而不怒”的老人,成了皇帝的标准像,画家不但保住了性命,还受到了奖赏……在世界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喜欢阿谀逢迎的权贵,但以如此残暴的手段公然奖励无耻、并且以此强力塑造一个民族集体性格的帝王,应该说还真不是特别多。

        类似这样的细节故事,令人豁然开朗:事实上,明王朝的帝王们,就是在用这种精神,来治理我们这个庞大国家的。它对这个民族心灵的伤害,至今依然清晰可见。而作为理由之一,似乎也可以说:六百年来,对于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时代,应该说是大明王朝,而不是离今天更近的大清朝。举凡废除宰相制度、建立内阁制,以八股与经义取士,建立锦衣卫与东厂等特务机关,均可作如是观。

        高阳在他的书中,将许多士大夫们不敢言、不忍言、不能言或出于献媚取容之道而深深隐藏进历史迷雾中的细节,一一展现出来,让我们知道了真实的历史,知道了这些帝王是靠不住的,他们原来根本就没穿衣服。这是我喜欢高阳《明朝的皇帝》一书的第二个理由,大约也是历史细节的力量之所在。

        1933年6月18日,鲁迅先生给曹聚仁写了一封信。其中谈到:“中国学问,待从(重)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鲁迅先生继续说到:诸如唐代如何兴盛,明朝如何佳美之类,都需要剥去其华美的外衣,示人以本来面目,使得青年一代不再乌烟瘴气,莫名其妙。等等。

        下载

        如今,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渴望现代化并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人们,如果反而沉浸在以往“天朝”的梦幻之中,以我们的过去曾是如何辉煌灿烂来自娱自乐的话;如果对于我们那悠久的、在帝王面前人如草芥的政治文化传统稍有触及,便要斥之为“粗鄙的历史观”的话,那实在有点类似于精神手淫了。这种情形,似乎只有以鲁迅先生当年谈到的那些津津乐道于美妙的奴才生活者,才能说得通;以天生的贱骨头名之,应是恰如其分。否则,大体上叫人无法理解事情何以竟会如此。

        那位令人肃然起敬的科学家霍金曾经说过:人类以往智慧活动的记录,并不是特别光彩的。这句话似乎特别适用于我们的研究与写作。我曾经谈到过北京潘家园旧书摊上甩卖的那些历史著作,我常常想,这是今天出现的情形;不知道在明天的历史里,上述人等该如何面对所谓史笔如刀。

        或者,他们对此已经根本就不在乎了。

        史实失真与艺术真实的奇妙体验

        ——观电视连续剧《江山风雨情》

        我与《江山风雨情》的创作人员没有任何关系,自然没有义务为一部电视剧说长道短,加上它还没有播完,这个时候出来指手画脚,应该也是相当危险的事情。然而,事情偏偏有令人不吐不快之处。

        看《江山风雨情》时,我时常目瞪口呆,原因是这部作品基本上放弃了对于历史事实与细节真实的起码尊重。

        比如:历史上,袁崇焕是在公元1630年即崇祯三年八月被杀的,当时崇祯皇帝大约是二十岁上下的样子;电视剧里,崇祯皇帝的皇后则在袁崇焕还活着的时日里,深情款款地对皇帝说:……十八年前,我刚嫁给陛下的时候……按时间推算,皇帝当时应在奶妈怀里吃奶,这位皇后是否已经来到人世也颇成疑问。

        再比如:按照历史记载,农民军首领高迎祥应该是李自成的舅舅;电视剧里,李自成对高迎祥一口一个“大哥”地叫着,而那位本来应该是舅舅的高迎祥,则语重心长地回应李自成道:兄弟,你要保重。按照我国习俗,舅舅就是舅舅,与大舅哥小舅子之间的区别不可以道里计。

        还比如:农民军之所以能够从军事死地车厢峡中脱身而出,一个重要原因是李自成采纳了顾君恩的建议——诈降,并以大批金银珠宝贿赂官军首领;导致该首领轻信并心慈手软,结果,最后的收场相当悲惨。整个过程下作且残忍。电视剧则完全相反,彻底颠倒了至少在这件事情上角色双方的善恶。

        比如,除魏忠贤之外,明代并没有其他宦官被称“九千岁”。在明末大太监中,王承恩大体上算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物,并最终只有他一个人陪伴崇祯皇帝吊死在今日的景山公园,史籍中很难找到此人弄权作恶的记载;而在电视剧里,这个人物却成了“九千岁”,其弄权的程度直追魏忠贤。若王承恩地下有知,其苦闷当可想见。

        再比如,陈圆圆在皇宫中的一切,几乎全无历史记载上的依据。

        还比如周延儒之死完全不是那回事,他有更多的取死之道;洪承畴没有那么坏,虽然他最终投降了满清;李自成没有那么好,不管他是否被冠之以“伟大”之类头衔;张献忠没有那么猥琐,而更应该用残暴名之,因为他差一点杀光了四川人;杨嗣昌没有那么磊落,若不是他忌贤妒能,皇朝可能不会那么快垮台;皇太极没有那么仁义,死在他手下的满汉人们何止千万?袁崇焕没有那么深谋远虑,否则他就不会两次越级杀死同僚并导致严重后果……显然,在上述人等的刻画上,创作者并没有脱出传统史学和“高大全”艺术思维那些已经僵死的俗套。在摆脱姚雪垠那些很难说是有益的影响的努力中,则很难说是成功的。特别是在对李自成与皇太极的表现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男人的天方夜谭 第19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