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2 / 3)

+A -A

        那一年,真的是她最难过的一年;大信隔着她,全无消息。——初五那天要上台北。

        母亲和她一起过这边来说;银蟾还延在三妗房里,母女二人,不知还讲的什么;她母亲与三舅说事情,贞观自己就弯进阿嬷房间。

        一入内,老人家见是她,倾身坐起,又拉她的人半掩着盖被:“外面那样冷,你穿这么少?”

        “才脱大衣的,阿嬷我不冷!”

        没想到那一幕是今生见老人的最后一面了;祖孙各执着棉被一角对坐着,被内有手炉仔,贞观那一窝,忽的就不想出外界去——“什么时候再回来呢?”

        “不一定呢,有放假就返来——”

        “对啊,是啊,回来好给阿嬷看看,唉,一趟路远得抵天——”

        “——”

        “明天此时,你就在台北了;唉人像鸟,飞来飞去!”

        “——”

        “阿贞观,你离这样远,又不能常在身边,你记着这句话——”

        “阿嬷,我会记得,——”

        “阿贞观;才不足凭,貌不足取;知善故贤,好女有德——”

        那次晤对,是今生做祖母、孙子的最后一次,剖心深嘱的言语,也就成了绝响。

        才不足凭,貌不止取;知善故贤,好女有德。

        贞观此时重想起,那泪水更是不能禁;这一哭,哭的是负咎与知心;大信这样待她是应该的,自己有何德、何行,得到他这样一个愔愔良人,秩秩君子。

        她在他心绪最坏时,与他拌嘴、绝裂,是她愧对旧人,有负斯教;天下之道,贞观也——父亲给她取这样一个名字,而她从小到大,这一家一族,上上下下,所以身相教,以言相契的,就是要她成长为有德女子;枉她自小受教——她不仅愧对父母,愧对这家,更是愧对名教,愧对斯人——泪就让它直漓漓;泪变成血水,阿嬷和父亲,才会知得她的大悔悟——

        【2】

        葬礼一过,她大姨、大舅都先后离去;贞观觉得,以自己的心态,是无法再到台北过日子;台北是要那种极勇敢、极具勇气的人才能活的!

        她要像小学校旁那些老农夫一样,今生今世再不跨离故乡一步。

        银蟾跟着她留下;那间房子,阿仲已帮她们退了租;贞观每日陪着母亲、大妗,心总算是一日平静过一日。

        过了七七,又是百日;琉璃子阿妗一趟来,一趟去的;贞观看着她,竟是感觉,台北无任远!

        伊这次临走,照常还问的贞观,再去如何;贞观答允伊重新来想这事,等送了大舅和伊上车,她忽地惊想起前事来。

        大妗是早说好要上山的,当初阿嬷死命留她;如今老人家一去,这屋内再无能绊留她的人!

        不管如何,我要送她一送——比起大妗来,多少人要变得微不足道了。她想起大风大雨,大信给她送印谱;她不仅退还他,还骗他信撕了,还写个不相干的男人的名字呕他——他不理她是应该的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千江有水千江月 第29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