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主嘻嘻一笑,捞捞自己的裆部说,“我的满足其实在这里。”
“所以我要教你一个写作的诀窍,”九爷搂过帮主的头,附在他耳边说,“写不下去的时候,想一想交通白胖的屁股。”
第68节:九号房(68)
&>
腊月二十七,机关单位放春节假,加上假期前后的双休日,干部通常可以在家连续休息十几天。梅健民跟往年一样,上街买了一些鸡鸭鱼肉、蔬菜干果、香烛对联,等等农村必备的年货,准备回乡下老家与老婆孩子团聚。户籍科不像刑侦队或110那样,每到节日总是如临大敌,除了正常的值班,其他人都可以安安稳稳地过大年。
王苟在集体宿舍找到梅健民的时候,梅健民的单人房间里堆满了花花绿绿的年货,西照的窗户渐渐暗淡无光了,可见时辰已近傍晚。梅健民的房间相当简陋,朴素的作风体现了一代老公安的精神面貌。梅健民请王苟入座颜色莫辨的沙发,用印有“农业学大寨”的牙缸泡了一杯浓茶。王苟没喝茶,抚摸着“学业学大寨”说:
“太清苦了。”
“有人说我是辛辛苦苦几十年,生活还是解放前。”梅健民指指王苟头顶的一张大照片说,“其实没你们说的那么高尚,我在老家还盖有乡村别墅哩,这是假象。”
“有损公安形象。”
“损不了,平时有人找我都在办公室,这张破沙发就我一个人坐。你不该是考察民情来的吧?”
王苟笑了,“请你吃饭。”他说。
“这样也好,让小郑早点休息。我们户籍科小门小户的,就一台车,小郑跑了一整天,你看还没轮到本科长回家。不过天底下没有白吃的晚餐,先漏个底,我可不赴鸿门宴。”
“我想,我想这个,把老娘的户口迁出来。”
“这事好办,以孩子要人带为由,打个报告先送民政和居委会签一下。”梅健民收拾桌上的钥匙、手机,随王苟出来,锁上门说,“人家广东早就时兴非转农了,你还弄农转非,这是干吗?”
“申请困难补助。”
“治标不治本,当务之急是赶紧再找个合适的人结婚,孩子不能没娘。”
两人边走边聊,王苟从后院车棚扶出摩托车,载上梅健民绝尘而去。
他们来到“客家农庄”酒店,帮主早就等候在门口了。帮主虽然衣着工整,毕竟理了光头,梅健民警惕起来:
“他是谁?”
“我表弟,解小飞。”王苟锁好摩托,钥匙装进头盔里交给帮主拎着。
梅健民说:“也好,就我们俩怎么喝?总得叫个助手筛筛酒吧。”
“客家农庄”其实是西郊镇的一家农户,以环境幽静、酒菜实惠而著称。按王苟的说法,选择这家酒店的理由是,“离看守所近,可以赊账。”
王苟点了一条鲶鱼和几个小菜,那条鲶鱼大到一种程度,盘子碟子都太小了,只有茶盘才得以容得下它硕大的身躯。梅健民“哦”了一声,禁不住地惊奇。
帮主一口气开了三瓶“石门湖”,解释说:“连城出的新酒,才36度,先一人一瓶,各扫门前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