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聆诺灵机一动,抬手给了他一个音,他一眼瞥过来,对她感谢地笑了笑。
琴音调好,他对薛聆诺点了点头,表示可以开始了。
薛聆诺便转过身,开始弹前奏。
前奏过后,康杰和筱丽琴很惊讶地发现,虽然事先已经交待过薛聆诺可以照常演奏钢琴原曲,她却临时改变,把主旋律完全留给凌子岳的小提琴。
这么一来,她的右手就空了出来。而她并没有死板地单手演奏,而是把左手的长琶音改成双手配合,拆分成左右手连贯的短琶音,只在偶尔需要提重音的地方,加一个主音,辅助凌子岳的小提琴,把整个效果提得更加明亮,听起来非常自然。
这是她自己想当然的伴奏法,当然同正式的伴奏谱不完全一样,但已经在正确的路子上,简单,却很聪明。
和前一日康杰的判断恰相吻合,这两个孩子的乐感非常相近,对同一支乐曲的处理,他们的感觉几乎是一样的,合在一起,有一种十分舒服的默契。
这一点到了这曲近终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那里有一处是要处理成节奏渐缓、再徐徐回复的效果,而乐谱上对于这样的处理只能给出一个“渐缓”的提示,并不能更进一步地指示具体慢到怎样的速度,又怎样恢复到稍快的节奏上。这些都是留给演奏者自由发挥的。
而薛聆诺和凌子岳就算在这个地方,也是完全合拍的。
康杰和筱丽琴听见琴音快要走到这个关窍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替他们提起一口气,暗自紧张。而当他俩发现这两个孩子竟然配合得天衣无缝的时候,忍不住相视一讶,心里不约而同地冒出一个词来——
心有灵犀!
其实在薛聆诺这一方面,因为前面的配合并不难,她很快就投入演奏,并没有多想。
而到了最后,需要速度渐缓的时候,她想起了这一节,不知道还能不能和凌子岳的小提琴合上。
于是,她像是从一个醉梦里醒了过来,抬眼看了看正立在钢琴旁的凌子岳。
不知是感觉到了她的目光,还是同样也需要一个提示,凌子岳的眼睛也正对她望过来,俩人相视一怔,然后又心至灵开地同时绽开一个微笑。
什么提示也没有,可他们却都已知道,只要继续跟着自己的感觉演奏下去,就不会有错!
薛聆诺在这一眼之后,又把目光掉回到琴键上去了。
凌子岳比她慢了一秒钟转开眼睛,再度微微合上眼帘,重新暗下来的世界里,嵌上了她刚才那一瞥之间水色半掩的眸子。
分明是金灿灿的阳光映进来,她的眼底却波澜不惊地汪着两泓月色的莹白,好像任何东西、好像这一整个世界,滤到她眼睛里来的时候,都会清澈成月光,静静凝注,缓缓流转,微微轻漾。
他忽然想起刚才她对那两首吟诵月光的乐曲的解析,以及她的手指下涌动如泉水的琴声。他忽然觉得,她的琴音不是单纯的泉水,更有月光!月亮是由一大块纯银铸成的,将它熔化了,和在水里调匀,封存在钢琴里,当她开启它时,月便涌出来了。
钢琴曲正是月光,她的眸色,正是月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