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1 / 3)

+A -A

        恕?br/

        要不是惦记着朱说到了时间该到宋州迎娶她,李静甚至喜欢上了这种颇似野人的生活,不舍得回归。

        天禧二年的三月,发型和衣饰都有几分岭南土著风姿的李静、秦广、乔戎三人,赶在朝阳升起的瞬间,顶着一夜露宿的青草烟熏,还有多日不曾洗漱的怪气味,夹杂在一群一早进城的商贩中间,踏进了应天府的城门。

        帮乔戎把药材送往医馆,李静和秦广两人,策马去了就近的山间别院。

        沐浴更衣之后,李静顾不得一身放松之后的倦怠,打开了朱说飞鸽传书的信件。

        只是,满怀期待展开的信件,却没有带给李静让她雀跃的消息。

        原来,这两年,朱说的母亲一直催促着恢复他生父的姓氏,在遭到苏州宗族的接连拒绝之后,朱说最终选了上表皇帝复姓。

        这件事,李静一直是不赞成的。

        就算当年没有感应到谢氏对她的敌意,朱说信中偶尔的欲言又止的苦恼,还是让李静察知了,她母亲仍然想要把他与朱婷送做堆的意愿。

        如果两人姓氏不同,又没有血缘关系,即便会被亲族诟病,凭着朱婷多年对谢氏的照顾,两人成亲,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可是,对于这一点,朱说似乎完全没有考虑过。

        他的意思是,虽然不论是朱家还是他生父的家族,都没有他的容身之所,但是,他的生命,毕竟是他生父给的,而他母亲这么多年,也就这么一个坚持,他不想拂了母亲的意愿。而且,他母亲答应他,只要这件事遂了老人家的愿望,以后,他的婚姻,他可以自己做主,老人家决不再干涉。

        连李静都知道这绝对是谎言,可是,朱说却没有看出来,或者假装没有看出来,甚至不惜把家务事弄得上了朝堂天下皆知,也要执意冠上他生父的姓氏。

        李静知道朱说的执意之后,为了怕不愉快,就没有再劝阻他,甚至写信给了刘禅,假如朱说的奏表被皇帝无视了,让刘皇后帮他一把。

        这封信,该是结果出来了。

        而按照两人最初的约定,结果出来之后,朱说便会到宋州前来提亲。

        可是,朱说来信却告诉她,他要去一趟燕赵边地,暂时不能到宋州来提亲。

        比起这个让李静失望的消息,更让她惊愕的是,朱说随信附上他生父为他取得的姓名(李静之前只以为朱说冠上生父姓氏就罢了,名不会改的)——范仲淹。

        范仲淹,这个名字,李静当然不会不知道。李娜心心念念了四年的偶像,她之所以英年早逝转生在这里,也是因为毕业旅行选择了那名闻天下的岳阳楼。

        可是,如果要把跟她相处了八年,相恋了近四年的朱说跟那位文章传千古的名相联系在一起,李静还是觉得太惊悚了。

        如果李静初始就知道那个穿着褪色的布衣,相貌平平,却有着一双深邃的眼睛的朱希文是流传千古的名人范仲淹的话,打死她都不会招惹他。

        先不说潜意识里她已经把他归为李娜家的(就像他们院那些教授过年聚会时那样,眼角杜甫的代表杜甫,研究韩愈的代表韩愈,研究《金瓶》的代表西门庆,她觉得,将来要研究偶像的李娜,经年之后,出现在酒席上,必是要代表范大人的),就说上天真的要跟她搞这样的乌龙的话,为什么不让她生在柳永的童年呢。当然,最好让她转生成早逝的王弗,她也乐意呀。

        为什么文学史上没有记载范仲淹曾经有近三十年是叫做朱说的呢?

        如果没有落款的那个署名,李静现在一定不顾长期的劳顿,策马赶去京城,与朱说一同前往燕赵北地。甚至还会把这趟出行置换为她与朱说新婚前提前度过的蜜月之旅。

        可是,可是看到那样一个署名,尽管可能只不过是与那位流传千古的名人恰巧同名(就像刘禅与刘后主同名,她小时候,班里有三个小朋友都叫“李晓龙”),李静还是有些却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越之范家娘子 第120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