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1 / 3)

+A -A

        纳衾锿缸磐稀?br/

        这时一名警察小声的对庞华说,“我们在华边路修车场内找到了一辆油罐车,车头陷了下去,车型和颜色与第一辆车完全相符,我们现在已经将司机控制住了,您要不要去看一下。”

        “好,我们马上就出发。”

        到华边路修车场时已经是凌晨二点三十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正蹲在车场的一角,几名警察正在对车辆进行检查。

        那名男子不停的喊着,“我的车昨天就停在这里修了,不信你们去问车场的老板。你们是有意要冤枉我。”

        庞华一看到这个场景,气不打一处来,“我们冤枉你,我们还没说是什么事呢,你就说是冤枉你,你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你心里有数。等化验结果出来有你好看的。”

        庞华转身对林枫说:“我们最近办了好几起逃逸案,找到车主后他们都称自己是冤枉的,想逃避处罚。好在我们现在的技术过关,通过对车头的化纤分析,还有死者身上的油漆化验,再加上轮子上的血迹分析,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大约在凌晨四点,又有好消息传来,第二辆车也找到了。

        林枫采访时第二辆车的司机告诉林枫,他当时撞完还停下来看了一眼,发现那个人死了之后他怕极了,马上就开车跑了,没想到警察那么快就找上门来了。他还不停的问林枫:“那个人又不是我先撞的,他是被别人撞死了,关我什么事。”

        这时庞华在旁边插话,“你不要以为你没事,至少你已经构成交通逃逸。如果确认当时死者被你撞之前还没有死的话,那你的罪可就大了。

        一直到凌晨五点半,第四辆车还是没有消息,庞华对林枫说,你还是先回去吧,有消息我马上通知你。

        &>
林枫和刘哲回到台里时已经是早上六点钟了,一回到台里,刘哲放下摄像机,就把一个本子递给了林枫,“这是场记表。”(为了编片子方便,编导都要做一个场记者表,就是从多少秒到多少秒是什么内容,但通常都是编导在编片子之前自行记录的,从来就没有摄像去做这事)林枫吃了一惊,“这不是我该做的事吗?您怎么都帮我做好了?”

        “这也是顺手,我有个习惯,拍了什么马上就记录下来,所以一拍完场记表也就有了。”

        林枫连忙说谢谢,因为通常做场记表都要做上大半天,要是摄像拍的东西很乱,那花的时间就更久。

        对于这一期片子该怎么做林枫还是一点把握都没有。他求助于刘哲。刘哲毕竟是个老记者了,经验相当丰富,但他还是犹豫了一下,“这事儿好像是你们编导要干的事,我没干过,所以也不知从何说起。”

        “您就当是帮我一个忙,我又没什么经验。”

        “要依我看,你可以去调查一下二环路的车祸数量到底多不多,为什么,然后从这个角度切入,把昨晚这个案子当做一个引题的东西可能更好,因为如果整期片子就做一个车祸,好像有点压不住脚,你看呢?”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林枫本来就不笨,还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心里立刻有了主见,忙不迭的对刘哲说谢谢。

        刘哲对林枫说完那些话,伸了个懒腰说,“年龄不饶人,以前连干几个通宵都没问题,现在才一个通宵就不行了,林枫,我先回家休息一下,你也回家休息,下午或明天我们继续采访,你需要摄像时打声招呼就可以了。”

        说完刘哲就回家了,林枫还相当兴奋,他盘算着该怎么把这期片子拍好。

        上午八点钟,林楼就出现在鼓楼交警大队事故二股的门前,刘红正要出去泡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混在媒体 第14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