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阅读 (12 / 12)

+A -A

        “来挑谷子了。”老黑大吼一声,然后和李洪把木筐往前面推去,大木筐子下面有一个明显的弯曲,这放在田里轻轻一推就前行了,到了下一堆稻谷处在停下。

        “我先来。”李无一高叫一声,挑着箩筐往田里走去。

        一个老人手脚麻利,也不怕稻谷叶子扎手,呼啦就刨满了一撮箕,然后倒在箩筐里,反复几次,才把100斤的两个箩筐装满。

        “李兄弟,路上小心点,田埂不好走。”老人嘱咐道。

        这到是实话,村里的田宽不过二十厘米,上面长满了杂草,要是脚上一滑,掉进小河或是别家田里,这谷子就不好捞起来了,人也会摔着。

        “老爷你放心吧。”李无一没穿拖鞋,这样脚步更稳一些,从这里到老太爷家要二十分钟。

        扁担斜达在肩膀上,稳稳的在田埂上行走,渐渐的只留下一个挺拔的背影……

        “无一这孩子,都是大学生了,还能拉下脸面下田,谁家女儿嫁了,那才是好福气啊。”老人乐呵呵的说道。

        “那是,我看着长大的,小孩子路过我家里,别家孩子直接从玉米就踩过去了,这有无一这孩子会饶过去,从小看到大啊,这话真是不假。”

        “……”

        几个亲戚的议论,李无一是听不见的,他现在身上有千斤之力,这200斤的箩筐还不是小意思,只是很喜欢这种感觉,脚上是田泥,脸上是汗水,听着亲戚们的欢笑声,这就是幸福啊。

        二十分钟,到了太老爷家里,就是公路那一段,比较扎脚,想想小时候光着脚丫子乱跑,没想到现在脚面反到是娇嫩了。

        “这么就回来了啊。”三婶子远远的招呼道,他带了几个妇人在家里煮饭,也兼顾着晒谷子。

        李无一轻巧的把箩筐往坝子里一倒,今日天公做美,是个大太阳,阴天和下雨天,一般不打谷子,不然这谷子晒不干,一但谷子发芽可就罪过了。

        “力气真大,跟我年轻那会一样,是个汉子。”老太爷拿着一个蓝竹做成了的钉耙(和八戒的外观一样),麻利的把稻谷划开,打出来的不光有谷子,也是稻穗和叶子,要把这些扒拉出来,先把谷子晾干,如果天气不好,就借来几个风扇一起吹一晚上,半夜要起来翻不少次呢。

        村里高上二辈一般都称呼为爷,叔叔辈也有称呼为爷的,不过前面都带个数字,如大爷,四爷,叔也称呼为满满,各家都各自流传下来的习俗。

        像老人这样高过几辈的,一般都称为太爷爷。光是奶奶这两个字的发音,村里起码就多有五六种,根据记载,村里是战乱时从湖南一带迁移过来的,在与当地人混合,这发音就有些奇怪。和这两个音节一般都分不清楚……

        “老太爷,我就先回田里了。”打完招呼,李无一把两个箩筐重在一起,挽起绳子,穿上扁担,就这么扛着大步往田里走去。

        农家人干活没有偷懒之说,一个上午也就歇息喝上两?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回到村里去种地 第22部分阅读 (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