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顿商学院。而自己也会被歌颂为忠于职守的好商人,爱家的男人,体贴的丈夫外加一个温情的老爸。
几分钟差距,命运就完全不一样,他仍然得在废墟旁重建办公室,赚钱养家,杭湛仍然得去上学,以便有更好的工作。即便这样,他在职业生涯结束时,也不见得能替唯唯赚到200万美元的净额。
第七章风起萧墙
&>
世贸大楼倒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家庭生活变得混乱,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世贸大楼周围大片地段被视为灾区,清理工作一直在紧张进行,十几天大火后,废墟又几十天冒烟。
报纸上频频报道炮台公园区的地基不稳,公寓楼将要倒塌。灾难发生时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是负面的,媒体还夸大其词,搞得曲哲一家惶惶不可终日。办公室塌了,家再塌了的话就真是一无所有了。
坏消息一个月以后才平息下来,一些居民不得不永久地离开这里。留在那里的人是少数,这些少数人也是在50天以后才被允许迁回去。他们每个人都至少一个半月被迫离家住到外面,从住高档公寓到流离失所,反差太大,尤其是心理脆弱的人。创伤是长久的。
“9?11”后,唯唯容易动怒,而以前大部分时间里她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她们的学校离世贸大楼的废墟太近,校舍被救援人员征用占去了,一时清理不出来,她们只好到很远一个学校上课。每天在路上要多走近一个多小时。
世贸大楼倒塌又造成附近的交通瘫痪。本来世贸大楼的地下是个交通的枢纽,曼哈顿的五条地铁站在这里汇集,还有通往新泽西的地下火车和上面的轮渡。废墟像一个动脉被割断的巨大伤口,横在他们一家南来北往的路上,无论去哪里都得绕行。唯唯的钢琴课受到影响最大。
她的钢琴课是在曼哈顿的上城,平时坐六号线地铁,用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后来要花两个小时,来回就半天了。纽约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小孩不能自己待在家中,更不能让他们单独出行,一定要大人陪同。大人陪着半天上一次钢琴课,时间浪费太多,曲哲因此给她换了一个钢琴老师。
新的钢琴老师是住在他们同层的邻居,一个白俄罗斯的中年妇女。如果跟她学习的话,不仅省了来回四个小时的路上时间,连在她教钢琴的一个小时内杭湛都可以呆在家里干自己的事,不用陪在那里,这对他们来说节省的是整整5个小时的时间。
曲哲侧面打听了她的背景,知道这是一个很严厉的中年老师,教钢琴几十年了。白俄罗斯人钢琴水平普遍很高,小的时候家庭状况好的人都有音乐的熏陶,而且他们作风严谨,名声在外。教钢琴的群体中白俄罗斯人往往是口碑甚好的一群人,就像消费品中的精品一样。
以前曲哲之所以没有找她,是觉得她们的价格太高。唯唯的老师价格只是她的一半,那是一个不错的来自中国的音乐学院的学生,一个年轻小伙子,他教钢琴的水平应该还不错,更重要的是他态度很好,会和孩子打成一片,逗孩子开心,唯唯很喜欢他。
曲哲当然愿意和钢琴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只有唯唯喜欢,她学起来才有兴趣。钢琴练习曲是很枯燥的,要一遍一遍地弹,重复每个音节。如果一个曲子弹不出来,唯唯就很恼火,有时会向爸爸大声抱怨,曲哲就得安慰她、鼓励她,有时还要威胁一下。
唯唯的悟性好,她对新事物的理解力一般不会有问题,同龄孩子会的东西她都能很快学会。用她老师的话来说,她学习上没有困难。以前在法国的钢琴老师也是一个白俄罗斯人,在分手的时候特意向曲哲表示,希望唯唯能够继续学下去,因为她会成为一个很好的钢琴演奏者。她特地跟曲哲夫妇说了教唯唯的体会:
“唯唯如果没弄懂,就会说没懂,那我会给她留点时间,在一旁等她,直到她理解了为止。而她一旦说懂了,那就是真的懂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曲子也弹出来了。”
曲哲始终记得钢琴老师对女儿的评价,对白俄罗斯教师心存好感,况且纽约白俄罗斯的邻居曾经主动找上门过。她听到房间里的钢琴声,特意敲门致意,夸奖唯唯弹得好,问是在哪个学校学习,然后表示她自己也带学生。曲哲征求过一个刚送女儿跟她学习,从她房间里出来的一个中年男子,咨询他对钢琴老师的印象。男子毫不迟疑地说:
“噢,这是一个优秀的钢琴老师,只是严厉了一些。”
他那句话使曲哲坚定了信心:他需要的是一个好老师,而在唯唯那个年纪,严师出高徒。
但是曲哲没想到唯唯对换钢琴老师的反应非常强烈。她开始试图让爸爸改变主意,不要换老师。后来见商量不行,就开始耍脾气,曲哲还要哄她,跟她解释大人的难处。但小孩子的心理是不同的。她已经把原来的钢琴老师当成了朋友,凭空扯断了友谊是不能接受的,尤其是童年的友谊
虹桥门户网bp;第52节:偷看唯唯的日记
曲哲开始不知道自己的错误有多大,以为孩子都是猫一天狗一天的,今天这样,明天那样,隔两天就好了,直到有一天他看到唯唯写的日记。
&>
在爸爸逼迫下,不得已跟这个俄罗斯妇女上了几堂课后,唯唯用英语写了一篇日记,发泄了自己对新老师的不满。那篇日记写道:
“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女人,以为她什么都懂,教训我时嘴里还散发着臭气,我弹琴只好屏着呼吸。她还用那双老手硬把我的手从琴键上拿开,全不顾我的感觉。”
那篇日记写了将近一页纸,唯唯用尽她那个年纪的小孩所知道的恶毒语言来挖苦那个倒霉的白俄罗斯女人。她才刚上小学三年级。
那是一篇声讨老师的檄文,也借机对爸爸发泄不满。曲哲震惊地看了好几遍并将其珍藏起来,他吃惊唯唯的愤怒居然那么强烈,也很得意自己女儿有那么好的文笔,仅仅几行字,一个活脱脱、固执的老女人形象跃然纸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