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哲小学时也曾经给他的语文老师写过长信,谈古论今,暗示老师应该尊重儿童的感觉。但他写那信时是五年级,比唯唯大了两岁,而且是在全中文教育的中国,唯唯在家里讲中文,以前上学讲法文,来美国只有一年多,这篇用英文写的檄文比曲哲那时的看上去精彩多了。
那天晚上唯唯睡着的时候,曲哲坐在床边,抚摸着唯唯露在外面的小手,闻着她头上孩子特有的香气,想着钢琴雪白键盘上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老女人的手,那反差一定是大。当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连他身上的味道都烦。曲哲暗想唯唯的嗅觉和狗一样灵敏,自己和这位女老师谈过多次,从来没闻到她身上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屏住呼吸弹琴的感觉他更没有了,从小他就是一个乐盲。
但那段时间足足有三个月,直到最后家庭解体。唯唯在那段时间时常地向爸爸示威,也容易急躁。一不高兴,拒绝按爸爸的意思做事时,她就会说:
“就因为你给我换了钢琴老师。”
唯唯的说法越来越荒诞,连自己剩饭和起床晚了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都能扯上白俄罗斯女人。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她犯错误,就是因为爸爸换钢琴老师的缘故。后来连曲哲都有点这么认为了。
每个钢琴老师都有自己的教法和习惯,白俄罗斯邻居常年教学,对此相当清楚,和她学就得按她的办,以前的毛病就得改掉,对学生的指法要求更严厉。她多次纠正唯唯的指法,搞得唯唯很不高兴,毕竟她练的也是老师教的,为什么到了新老师的眼里就不对了,她一时搞不明白。
唯唯的示威持续了两个多月。曲哲也没有往心理因素上想,更没有想到和“9?11”有什么关联。他只隐约觉得家里的两个女人气都很大,杭湛是上厕所困难憋的,和自己没什么大关联。唯唯则是让白俄罗斯妇女的气味憋的,自己有点逃不脱干系。不管怎么说,毕竟是自己把她们带到了纽约——这个由天堂变成地狱的城市。
灾区的人搬回家不久,美国救援机构就派了一辆心理医生咨询车来到他们住的炮台公园区,每天停在那,为大家提供免费咨询。
曲哲以前对心理医生没什么接触,只知道他们是一些被称作医生,却不做手术,爱讲话,却说起来与常人没有两样的那些人。在西方人的文学作品和好莱坞的电影中,心理医生要么被描写成是一群挖空心思问病人隐私,引起病人痛苦回忆的那帮人,要么就用无聊的问题耗时间赚别人的钱。反正心理医生对曲哲来说可有可无。
咨询是免费的而曲哲是最看不得资源被浪费的,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每天看见心理咨询流动车孤零零地停在那里时,曲哲就感到惋惜。于是他将杭湛和唯唯都赶到了那个车上,曲哲觉得“9?11”创伤让她们心情急躁,自己劝说的效力不高,找心理医生开导开导她们,也顺便看看这些医生关心哪些人类问题。
唯唯是曲哲带着去的,面对的心理医生是一个年轻的白人女孩,看上去不到30岁,在学校里正在读研究生,经验不多,又很腼腆。曲哲和绝大多数被咨询的人都比她有生活的经验,谈话就显得很平淡。女医生的问题既不多也不深刻,其实在谈话大部分时间内,她是在听曲哲的讲述。后来她才告诉听病人的申诉其实是她的主要工作,许多人把心理积压的话说出来了,情绪也就稳定一些。
曲哲觉得有点不值,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公共资源,一辆装备齐全、现代化的医疗车天天拉好几个医生护士停在那里没事干,光听灾区人的心声,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杭湛更对那些医生不屑一顾,她觉得自己心理健康,只是在丈夫的逼迫下才去应付,回来后连提都没有提,其实曲哲也不知道她到底去了没去。唯唯去了,对那个手很嫩,又没口臭的年轻女医生却没话说,回家里仍然对爸爸耍脾气。
虽然心里边不满,唯唯弹钢琴的水平却在明显地提高,艰难的曲子一个跟一个,连曲哲这个不懂音乐的人都感觉到了变化。唯唯逐渐地习惯了这个白俄罗斯妇女了,她练琴的时候熟悉了对方的气味,也不用屏住呼吸,能大口喘气了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r
第53节:那是爸爸干的
但是她依然向曲哲推卸责任,不小心干点错事时候,会故意说:
“就因为你给我换了钢琴老师。”
曲哲想起唯唯两岁时和妈妈回到哈尔滨,在公园里随地大小便,被奶奶质问时,她一如既往,随口就说:
“那是爸爸干的。”
曲哲听到后觉得有点牵强,他当时人在巴黎!
&>
“9?11”过后不久,曲哲父母途经纽约,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为了减少矛盾,曲哲特意安排杭湛和唯唯去加拿大几天,散散心。却忘了那几天是曲哲和杭湛的结婚纪念日,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女人似乎对结婚纪念日看得很重,她们一生都会记住这个日子,这一点和男人截然相反。曲哲认识的男性朋友都记不住结婚纪念日,偶尔有一个记得住,说起来时着实让曲哲感动了一番,毕竟物以稀为贵。麻烦的是曲哲夫妇结婚纪念日有两个,?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