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1 / 3)

+A -A

        冯局长要求下面的人把仓库里所有的五粮液、茅台和五粮都被贴了封条,准备用一辆面包车拖走。

        我打电话给罗芳,请她下来,这么重大的事我不能承担。

        罗芳和冯局长很熟悉,罗芳说我们正在查这事,没有想到你们动作比我们还快。

        罗总,对不起了,冯局长说,这是局长亲自布置的,是王书记亲自打电话给我们局长要求查你们的,还说要以你们为突破点,整顿酒水市场,要不然我们哪有这胆子把这都拖走啊,

        总不能因为一瓶酒就全拖走吧,

        我们也不能认定这是假酒,我们要把这酒每个批次抽样快运到厂里去鉴定,是真的,没有话,全部送来,是假的,可能要有说法的。

        罗芳说,能不能不拖走,我们封着不动,你们可以抽几瓶去鉴定,其于的放这里我们不动,王书记那里我马上再去请罪。

        冯局长说,这样,你让我们局长打个电话给我,他说不拖,我一瓶都不要。

        罗芳打开手里的手机,拨通了局长的电话,把刚才的意思再说了一次,但似乎没有说得通,她合上手机,把保管员手里的扣押单接过来看看,说,你也是奉命行事,不为难你了,那就先拖走吧。

        保管员把茅台五粮液的进库登记给了我,并把昨天用的酒的来源标注得清清楚楚:席云送进来的。

        席云的酒不是席云的,是朱县长的,这罗芳是知道的,我也是知道的。因为在我和罗芳以及财务李总来说,这都不是秘密,因为经常有领导打电话说家里有点酒,让宾馆拿来,其实就是卖给宾馆,最后由罗芳给他们钱的,罗芳自己也曾经亲自去拿来过一些。

        几月前,我也去领导家里拿过。那是今年节以后,我接到一个领导的电话,说家里有几瓶酒,条把烟,都是过年的时候,小辈们来拜年的,我这人不抽烟,在家也不喝酒,放家里没有用,你们宾馆用得着,叫个人来拿去吧。

        因为不是一般领导,是主要领导之一,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罗芳,罗芳说,你明天早上自己去拿,不要别人去。

        我是开车去的,早上六点,因为这时候领导在家,周围人也少,这种事还是不要有太多的眼睛为好。

        烟不是“条把”,这个“条把”是个虚数,实际数字是八条,都是中华,有硬盒有软盒,酒是24瓶,都是五粮液,我后排座位上放满满的。

        还有的酒是领导的家人亲自送来的。

        一般来说,节过后宾馆里的苏烟、中华、五粮液、茅台等名烟酒是不进的,基本都是销的这些酒。

        出事的酒是朱县长和罗芳说过的,罗芳同意让他方便的时候带过来,后来是席云带过来的,席云带来的时候打电话给罗总,说朱县长让我带来的东西,我放哪里?罗芳说,你送我办公室来。

        后来,是罗芳让我把酒搬到仓库的,仓库保管员对每一瓶酒的批号和生产日期都做了登记。

        拖走的酒五粮液是70瓶,茅台50瓶,五粮是31瓶,节到现在,用的都差不多了,要不然还要多得多,罗芳把保管员的记录和进库人登记拿到办公室,谁送进库都签字的,罗芳一一核对了每一批进库单,都能回忆起每批酒的来源,除了家在市区的王书记、陈县长、刘县长、组织部的华部长等,家住县城的包括人大主任在内几乎都送过。

        这里面还有个插曲,天的时候,人大田主任的儿子用蛇皮口袋送来一口袋烟,都是中华和苏烟,一天,餐厅服务员领用了硬盒中华,整条拆下来把服务员吓的不敢出声,外包装是中华,里面是多年不见的2元一盒的“龙泉”。后来我把那口袋烟一一都拆下来,发现有两条这样的烟,看来是有人买了假烟去拜年了。

        罗芳亲自到王书记的办公室去做了检讨,说酒的事她把关不严,进货渠道上和人员的识别能力上还不足,管理上存在漏洞。

        王书记说,是我让查的,再不管理你这宾馆就不得了了,居然省里来人你也给我拿假酒,这中途有一个人把关就不会出问题,等鉴定结果出来,要对你们作出处理。

        罗芳说,我检讨,领导说的问题我们回去要整改。

        从王书记那里出来,罗芳又专门去了人大找了田主任,把事的前因后果和王书记对她说的话完完本本的告诉了田主任,并作了检讨,承认工作上有疏忽,管理上有短板。

        田主任问哪你们为什么不进正宗的酒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酒店里的女人 第22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