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与小香赌气,为了寻找广陵散,曾查阅过相关资料。据说,嵇康,师从黄神仙,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是年尝游天台,途中,忽闻琴声幽幽,玄乐绵绵,寻声觅去,茅屋遇见女巫,二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论天地自然生死轮回之法,或证诗词音律琴棋书画之妙。
谈至兴浓,康曰:“敢问神女所弹何曲?”
神巫曰:“情之所至,信手而弹耳,无名之曲。”
康请教再三,神巫才愿意传授,并说:“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
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
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如此看来,这《广陵散》地作者,岂非就是《聂政刺韩王》的作者广陵子!
嵇康因一曲《广陵散》成名,但实则非他所著,他只担负着推广作用,学会后,轻易不弹,也不肯授人,钟爱的学生袁孝尼想学,也没有如愿,直至他被司马昭行刑于东市,临前一曲广陵散,终成绝唱,谓之为止息。
《聂政刺韩王》、《广陵散》、《广陵止息》、同是广陵子所著,还有着聂政代子孙,诸般串联起来,由不得秦江不信其有。
恐怖了,难道聂汐止手上这本《聂政刺韩王》,便是《广陵散》真迹。。。。。。。
但。。。。。。
这是二十一世纪,怎么也划不上号呀???
329、不玩了
“兄弟,能给我瞧瞧这曲谱吗?”秦江仍是按捺不住,想一辩真伪。
聂汐止慷慨递过去:“请候兄指教。”
秦江反而迟疑了:“这。。。。。。这么矜贵的玩意,兄弟就不怕我据为己有?”
聂汐止莞尔一笑:“无候兄相助,曲谱定难出宫,若汝有心,何待此时?”
也是,秦江接过手,卷籍沉甸甸的,它看似竹简,触手却不一样,不免狐疑:“你说它流传百多年?怎么这竹子不见腐朽?”
聂汐止佩服道:“候兄高见,原本早朽,此乃手撰,简以滇族格木制之,坚如石,厚而无窍,历千年不坏。”
确实,四大名楼真武阁也是用格木制造,软一点的钉子都敲不进去,都四百多年了,连一蛀虫都没有。秦江怀着又激荡,又质疑,还患得患失,百般缠杂的心情,徐徐打开卷籍。
激动归激动,可翻开一瞧,秦江就满头雾水。
不懂!
一点都看不懂!
什么小序、大序,正声、乱声,什么宫商角徵羽,古曲记叙的形式,对秦江来说,无疑是天书,更别说什么辨别真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