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他都想碰到一个人,哪怕是狐仙也行,只要能帮他救救江松。
“江……松;江……松;江……松;……。”
最后,根生已经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喊江松的名字,好象只要他不停地喊,江松就不会睡去,就不会死去。
终于,公社卫生院到了,根生一阵高兴,突然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好象一只气球,突然被人戳了一个洞,一下子瘪掉了。他只得把江松放在卫生院大门外的泥地上。
公社卫生院的大门紧闭,门卫老先生喝了二两老酒,这时正睡得口水三尺长。
根生拍门,没有应。再喊,还是没人砰应。根生急了,找到一块石头,砸起门来。“砰,砰,砰,砰,砰……。”没人?根生骂开了,下乡几年,根生好的学了不少,坏的也兼收并蓄,他骂道:“里面的人都死了?你他妈的医院不救人,关门睡大觉!你妈的……。”
终于,门卫被吵醒了,睡眼惺忪地来开了门。“是谁呀?半夜三更的,在这儿……骂人,还砸门,搞……破坏呀!”
“快……;快……救救他!……。”根生没有时间,顾不上跟他理论,急急地央求着。他的手指着门外的地下。
门里的人这才看见门外地下躺着一个人。
江松终于捡到一条命,医生讲,再晚一点,就神仙也难救了。江松得的是败血症。
往事如烟1
列车奔驰。在雨天的傍晚。
车厢里,一对情侣在低低地交谈,有人在看报纸,有人已进入梦乡。
靠窗的一个中年女人,侧坐的背影上写满了孤独。
列车员推着小车在车厢里窄窄的过道上前行,小车轮子发出轻微的“哐哐”的声响。小车上是盒饭。女人转过脸瞟了一眼,心想:哦,是晚饭时分了。这才想起自己还没吃午饭呢。奇怪的是肚子一点也不饿。
“不要动来动去的!专心听讲。老师也饿呀。动来动去不是更加饿吗?”
老师讲的是大实话。那年头,人们上街见熟人,朋友碰头聊聊,话题就是吃的。
那年大概上三年级吧,每当第三节课,同学们大多坐不住了,因为肚子在“咕咕”叫。
一个女同学挺了挺背,坐好了。后排有一根手指头戳戳她的背,跟着递过来一小块枣泥糕。
前排的是菊心,后排的是林兰。
林兰只比菊心大半岁,可是就象一个大姐姐一样,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全想到菊心。
女人的脸映在车窗上,这是一张不再年轻的脸,但是还留有小时候的影子,特别是想到这里的她笑了,她微笑的眼睛还是小时候的样子,甜甜的。她是菊心。
“临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说人性的弱点吗?“富贵不还乡,好比衣锦夜行”。是说人的虚荣心吗?这些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吧,不然这种说法也不会流传下来。
但是当菊心决定不顾自己当初的誓言,硬着头皮回乡一行的时候,却和这些一点关系也没有,她既非不怕断肠;也谈不上衣锦还乡,她和富贵两字还隔山隔水,不沾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