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2 / 3)

+A -A

        收藏满50加更,谢谢亲们的支持,会努力码字。晚上还有一更。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那天,一中的高三学生终于放假了。贞淑照例美美地睡了一个懒觉,自寒假补课以来,他们可是连星期天都免休了。好久没有象这样美美地睡上一个懒觉了——美!

        贞淑坐床上打着哈欠,舒展双臂,伸了个大大的懒腰。那个舒服的样子,跟只赖床的懒猫没什么区别。

        虽说放假了,可贞淑这个后勤部长却又要正式上岗了。打小学五、六年级起,每逢放寒暑假贞淑就会自动自觉得接下家中后勤部长的义务。暑假时,只是帮父母做饭、洗衣、打扫房间;寒假就要忙一些,象拆洗被褥、大扫除、蒸馒头、包冻饺子做各种过年的准备,这都是贞淑的职责,当然她后面还有一个小兵——贞慧可以指挥。

        贞淑的老爸老妈每逢过年都是最忙得时候,火车站人流激增,老爸的工作也就更多了,而往年老妈的食品厂就更是到了一年中最忙的生产季,如今开饭店自己干,干劲儿就更足了,加班加点,几天见不到人都是常事。

        不能再懒床了,没干得活还多着呢。贞淑起床,开始了她的过年准备大记。

        其实早先的朝鲜族是不会蒸馒头、包子等面食的,大多都是用大米碾成米粉做米粉蒸糕、酸饼(名字是贞淑自己起的,其实就是大米面发酵后做得一种带酸甜味的圆饼,原名不太好译),过年时都会做米肠和打糕。朝鲜族大多不会炒菜,平日里吃饭离不开各种汤和泡菜,还有各种朝鲜风味的拌菜。

        随着时代的发展,朝鲜族与汉族的区别越来越模糊。比如,老一辈的朝鲜族说汉语就是说得再好,也是带着辣白菜味。“饭,滴吃了?”新一代的朝鲜族,汉语说得比朝鲜语还溜。如果他(她)不说朝鲜语你根本不知道他(她)是朝鲜族。

        长期得共同生活,汉族人也能说上几句朝鲜话,“招踏(好)!”“玛希达(好吃)!”

        两个民族连饮食口味也变了。朝鲜族过年时也包饺子了,而汉族人也爱上了狗肉、冷面。贞淑也爱吃那些美味的鲜族传统美食,只可惜她不会做。可贞淑她从小就没怎么爱吃辣白菜,倒是爱上了正宗的猪肉炖酸菜。而李昊哲爱吃各种带馅的面食,金姬子爱吃炒菜,贞慧则是来者不拒,统统爱吃。

        眼看年越来越近,时间紧迫,贞淑也顾不得什么过年的习俗。用几天的时间把房间打扫干净,被褥也拆洗完毕,各种吃食也做好放到外面的缸时冻上,这一忙就忙到了腊月二十九。

        贞淑家每年过年都要去贞淑的爷爷家里过,而爷爷家又在相隔一百多公里的市。贞淑全家要到初三才能从爷爷家回来,而给姥姥、姥爷拜年最早也要等到初四。自打放假,贞淑还没有去看过姥姥和姥爷。所以,贞淑决定在年前去看看姥姥,帮姥姥干干活,再把老妈准备好的年货跟钱给姥姥送去。所以一大早吃过饭,贞淑和贞慧就提着大包小裹坐上了去姥姥家的公交车。冬天积雪,路面上结着一层厚厚得冰雪,还是做公交车安全些。

        刚一进姥姥家的门,贞慧就扯着嗓子喊:“姥姥,我来看你来了!”

        标准的狗腿!贞淑暗自小小地鄙视了一下,但当她迎上姥姥笑脸时,也是甜甜地叫了一声:“姥姥!”

        其实老人很容易满足的,只要子女好好的,时不时能来看看他们,他们就很满足了。

        姥姥现在还不到六十岁,干净利落一点不显老态。干起活来,贞淑和贞慧加在一起也未必能赶上老太太。难得看到自己的外孙女,老人哪里舍得让她们干活。

        姥姥姥拉着她们坐在炕上,拿出水果和糖果一劲儿得让她们吃。姥姥笑眯眯地看着小姐俩,感叹时光如梭。“刚生下来时,你们才这么大小。”一双布满裂痕的手,在身前比划着她们婴儿时的身长。“一晃儿,你们都这么大了,都成大姑娘了,快要嫁人了。”

        “姥姥——”贞慧撒娇地靠在姥姥身上,“我还小呢,要嫁也是我姐先嫁。”

        “我先嫁?”也不是谁前世急巴巴的抢在她前头嫁人,“那要是我一直嫁不出去,你就不结婚了?”

        “咱家贞淑怎么会嫁不出去呢,登门提亲的人还不挤破你们家的大门。”姥姥笑眯眯地拍抚着贞慧的背,两个外孙女在她的眼里可是如珠如宝般珍惜。

        贞淑听了,心里不由得阵阵发苦。遥想前世,追她的人没挤破门,门反到是等不急,先倒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重生之过埠新娘 第15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