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2 / 4)

+A -A

        石佛村的老农眼角里满是混浊的老泪。他的嘴唇颤抖着。

        机井太少。老天爷不下雨。大旱。怎么办?只有这恶臭难闻的古运河水。水被抽水机扬起来,那水在阳光下时而黑,时而黄,时而蓝。

        ——就是不见清。

        老天你看见了吗?仰头向天时,那天也是灰暗的。你还叫“蓝天”吗?

        《中国环境报》报道:全国流域的水环境总体上出现区域性恶化现象,其他水域也已十分严重。《中国水利报》称:我国的主要河流都污染了。而治理速度与污染速度相比犹如蚯蚓与兔子。据《新民晚报》在1998年初报道,仅治理一个滇池就需资金32亿元,而整个北京市一年的财政收人才16亿元。

        我们不能不问:污染这一个滇池,共为我们帝来了多少“效益”?那些“利润”够治理滇池的污染吗?

        那么,我们同样不能不担心:如果全国的每一方水都污染了,中国人不吃不喝能治理这些污染吗?

        ——我们能不吃不喝吗?

        中国人所面临的尴尬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牺牲了环境,而环境污染了,效益却滑落了;我们需要环境了,却又无钱治理了……

        在中国的古典神话中,传说女蜗是人类的始祖。当美丽的女蜗神喜爱上土地肥沃的地球时,便在这儿长期居住下来。可为了补天,力竭的女神却永远地沉睡在大地上。她的骨骼变成了山脉,她的毛发变成了森林植被,她的血液变成了河流,她——变成了世界。

        几百万年以来,人类欢愉地生活在地球上,与大自然和睦共处,同享女蜗神给予人类的福泽。

        曾几何时,人类变得聪明起来,他们发明了火箭,飞船,原子弹,他们盖起了摩天大楼,住进了高级别墅……

        当人们的生活一天天“超级”起来时,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可一切已经变了,山已不像那座山,河已不似那条河。

        俗话说得好,三山六水一分田。虽然地球表面有75%被海水覆盖,但海水却不能被人直接饮用或用于灌溉。地球上的水量是这样分布的:海洋占97。2%,冰山和冰川占2。15%,地下水占0。31%,湖泊占0。009%,大气中占0。%,河流与小溪仅占0。0001%。其中,只有地下水、湖泊、河流与小溪中的淡水可以被人、动物、植物利用。但就是这仅有的1%的生命之水又被分成了若干等级。国家有关部门按水质的好坏把地面水分成了五类:第一类是江河源头水,第二类是人畜饮用水;第三类是鱼类生长水;第四类是工业用水;第五类是家用灌溉水。由此可见,1%的淡水资源中供给人类饮用的是少之又少的一部分。

        这就是说,地球可以供给陆地上生命的水量不到它的总水量的1%。

        这就是说,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她的被浪费、被污染会直接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

        换言之,我们对淡水的打击就是我们对人类自己的打击!

        我们对水的亵渎与傻犯就是对人类自己的亵渎与侵犯。

        ——就是自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