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说:“对了,昨天半夜,我在家给总经理米嘉打过电话。”
男刑警马上问:“几点钟?”
作家:“午夜。”
男刑警说:“不要用文辞,具体时间。”
还有每节之前的小段子,不乏让人动容之处(被逗乐的或是被吓的),也不禁会让人犯嘀咕:周德东怎么想出这些东西来的?
出版界的前辈曾说,周德东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原谅我不能说出前辈的名字,因为写出来,会比一部长篇小说还长——这已经是个共识。在我看来,周德东同时还是个勤奋的人,在操作彩版《青年文摘》这个大杂志的同时,能写出众多精彩的“黑段子”,和更精彩的这个“又黑又长的段子”,足以说明一切。
嫣青:门里狼性门外人性
文/嫣青
初识周德东老师,是通过他的美文,感性细腻的文字伴我走过了青涩的中学时代。数年前,偶在书店看到一本恐怖小说《三减一等于几》,信手拈来,翻开扉页,作者署名竟然是“周德东”。带着疑问细细翻阅,书中惊悚离奇的情节将我深深吸引,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他系列恐怖小说的忠实追捧者,按照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成为了他的“粉丝”。
近日,周德东老师06年最新力作《门》隆重上市,这个消息对他的“粉丝”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喜讯。在一鼓作气看完整本书之后,我仍感到一种彻骨的寒意封冻着我的血液,使我久久无法呼吸。
本书所叙述的似乎都是一些生活中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每一天,甚至每一个时刻,都有可能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一场婚礼,却是在午夜,新郎怀中的新娘,苍白而了无生气;一个情人,诡秘异常,经常在夜阑人静时无声无息地消失,又无声无息地出现;一个已逝的人的号码,不时会在群里闪现;一条条手机短信,拖着地狱的尾巴,冷静地预言即将发生的神秘事件……然而,正是从这些貌似平凡的事件中撷取出的恐怖元素,才更能叫人感同身受,不可避免地体味出书中人物面临恐怖时的无助和迷茫,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其演变成自己的恐惧。
门,可以说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没有哪一天,我们看不到门,也没有哪一天,我们不会跨过几扇、几十扇门。从一扇扇门外走进门里,又从一扇扇门里出到门外,没有人会去思考,门,究竟代表着什么?除了这些有形的门以外,在我们周遭是否还隐藏着无数无形的门?《门》这本小说却通过环环相扣的恐怖事件,在人们的脑海中划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号,接着再通过巧妙的构思,重重的悬念,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情节发展,将所有的疑问汇聚到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扇门,一扇对别人关闭的门,门锁锁住的不再是有形的财产,而是无形的隐私。
这样理性的话题,不仅能让大部分读者产生共鸣,也能引起所有人深刻的思索。在独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这扇门里,到底隐藏着怎样千奇百怪的秘密?是否在每一扇门外表现出来的,都不是门里那个真实的自我?
的确,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会在自己的这扇门里积压下太多的过去,这其中就包括无数不愿示人的秘密。一些普通的秘密,或许会在岁月流逝中沉淀、腐烂,直至消失。而一些特殊的秘密却长久盘恒在心底深处,时不时会跳出来,反噬你一口。一部分人会对这种阵痛表现出若无其事,一部分人会在阵痛中变得消沉,但另有一部分人会无意识地让这种痛逐步恶化成狼性。终有一日,癌细胞般扩散的狼性将腐蚀门锁,冲破樊笼,一举占领门外的人性。
真正的恐怖并非来自外太空,也决非源于那些奇形怪状的吃人生物,更不是产生于血腥的杀戮。真正的恐怖是人心蜕变的恐怖,是狼性替代人性的恐怖,是害怕这种幻化的恐怖。
周德东老师从他开始第一部恐怖小说的创作起,就牢牢抓住了这一点。因此,他的每一部恐怖小说,都是从最贴近生活的平凡事件开始描述,一步步提炼出最不平凡的恐怖要素,把读者一次又一次抛进飓风般的恐惧深渊。
电子书分享平台
兴安:奇特的恐怖之门
——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