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记忽然间抠了一下脑壳说到:“看这样行不,我们派一些行政人才到你们集团来锻炼,你们派一些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到我们的乡镇和县级有关经济部门任经济副职,专抓经济工作。你看怎么样?”
“这恐怕不行吧,这不,一次又得抽调我二十几个得力干将,你认为那些得力干将我是捡来的呀,我也是一个一个培养出来的呀。”
“你不要多说了,你们集团有的是人才,你这家伙,什么都不喜欢,就喜欢人才,只要是人才,甚至他们与你对着干,你就会留下的。我说得对不?”
“看来我不舍得也不行了,你就试试吧。”
“这问题我还得请示地委邓书记,让他同意才行的。”
“那你就看着办吧。我们来个人才交流吧!”陈建国说完后一看挂钟已经是十一点四十分了,快到吃饭的时间了,他站起来,渡到保险柜旁边,打开保险柜,拿出十万元现金,用报纸包好后递给了林道同,林道同嗯都没嗯一声就收下放进了自己的手提代中。
陈建国给建国宾馆总台打了个电话,用二号包间后就挂了电话。
他们就一起出门到建国宾馆吃饭去了。
在建国宾馆,陈建国有六个包间是他的,一个是接待彭书记的,另一个就是接待林书记的,还有一个是接待上级领导的,还有一个是接待一般人和生意场上的朋友的,再有一个就是接待狐朋狗友的,还有一个就是他和家人用餐的。
陈建国提出的交换人才实质上是一种培养自己势力的表现。他把他的贴心人物安排进乡镇政府,若干年后,这些人就是青林市各级干部中的娇娇者,到那时可以说是呼风唤雨了。
第十四章报复行知
陈建国的产业发展这么大这么迅速,有一个人是没有想到的,他以简直不可思议这几个字来形容着陈建国的企业的建立,产来的发展,效益的猛增,价值的提高。他在猜想这里面一定存在着什么猫腻,要么违规经营,要么偷逃税款,要么垄断发家,要么尔云我诈,但他也没有办法呀!他只能叫自己的女儿留心一些而已。这个人就是刘行知,这行知由于工作各级积极肯干,现在已经是地区司法局的副局长了,国家的副处级干部了。
当刘行知想到陈建国的时候,他就有些后怕,他怕陈建国打击报复他,陈建国毕竟是青林的红人,江源的红人,江东的红人,乃至全国的红人。这不,一九八八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他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呢。
当刘行知想到这个的时候,他的确胆怯了,他一个副处级干部,在一般百姓眼中是一个大官了,可在他陈建国的眼中就一文不值了,他随时可以报复他的。
这让他长期晚上睡不着觉,看不进电视,读不了书籍,听不进良言。他的精神颓废不振。但当他想到关于陈建国另外两件事时,他又悠哉犹哉了。
一是如果没有他刘行知,就没有现在的陈建国。如果没有他刘行知,陈建国就不会进监狱,就不会被人瞧不起,看不顺眼,才会离家出走,才会有今天的发迹。难道他陈建国不应该感谢他吗?
二是他的女儿刘香菊放弃自己正规大学毕业分配的好工作不要,就一心一意地为他打工,为他寻欢作乐付出。现在不也在为他创造着财富吗?这还不足以感谢他的女儿,感谢他们一家人吗?
三是你陈建国和我女儿最先睡觉,以后又断断续续,可后来,你一脚把香菊蹬前,娶了袁雪梅,你这是什么?这不是明显的报复吗?既然你已经报复了,就算我们以前后账就还清了,这应该就叫一报还一报吧,既然还了一报了,你陈建国就没有资格再报复了,你陈建国就不会报复了。
想到这些,他刘行知宽心,舒心了,放心了。他认为这一切的恩恩怨怨已经结束了。
可刘行知想错了,他大错而特错,陈建国是小肚鸡肠的人不说,他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变得不可理理誉,不可言状了,他现在财大气粗,可以说是满脸横肉,好像这世界就是他的一样,看谁不顺眼,那人可能就倒八辈子的霉了。
时间到了一九八八年的冬天,陈建国开着自己的小车,向江源地区所在地的江源县进发了。他是想到他老婆那儿好好温馨一下,也好好地休息几天,但他在江源遇见了自己的一个知己,那就是以前他在东升劳改煤矿时的杨矿长,他们摆起了家常,拉起了后来的情况,但当杨矿长说到他现在的日子时,不是那样舒展,他说自从他调离东升劳改煤矿后,刘行知一伙人就一直不放过他,认为他帮了他陈建国,最后由一个监狱的最高层干部逐步贬为一般办事员,现在他生病了就没有人看他,住院了也没人过问他,他只叹息这个世态烟凉。陈建国听到这里,气不打一处使,想到,你刘行知可以污辱我陈建国,因为你是长辈,但你不能污辱帮助我于水深火热中的人。那是对我陈建国的不仁不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