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上四大家在家的领导都参加了会议,周太全,林道同同增也参加了开幕式,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及政协主席和分管副主席,人大分管的副主任也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江源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那就是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及高新而无污染的产业发展问题。
这个机构的成立,让政府难以解决的环保问题也提到了他们的
议事日程上来了,政府感到了由衷的高兴,因为环保问题牵涉到这些江源财主的利益,以前只要一提环保,他们就会抵触,就会说十个百个千个甚至万个不高兴不欢喜的事,现在他们自己就一举解决了,对政府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第十四章政协副职
陈建国任了市政府顾问团的团长后,对政府的工作热情不断地上升,可能是他想当官的虚荥心得到了满足,他把政府顾问团打理得有声有色的。
随着市政府顾问团的建立,陈建国与市级机关及四大家领导接触的机会也日渐增多,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已经不是官的官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顾问团不是政府编,他就不属于政府人员,但顾问团所做的事,又离不开政府各个部门,他们的成员经常与政府有关人员打交道,好像真的把自己的顾问团融入了政府一样。
随着二00五年三月的来临,江源市又面临着两会的召开,一是市第三届人代会,二是市第三届政协会。因为顾问团的成立,加之顾问团的成员大多是私营企业家,是江源市有头有面的人物,在顾问团成立之初,正遇上两会代表和委员的选取举和推荐工作,陈建国觉得应该让自己顾问团的成员涉及到政府的两会中去,那样更能发挥顾问团的作用,同时也提高顾问团参政议政的能力。
陈建国带着这种想法去找了周太全,向他诉说了他们顾问团的事,他觉得如果能把一部份人加入到两会中去,就更能体现他们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的作用,现在他们顾问团有一百五十三人,参加江源市人代会的市级人大代表只有十二人,参加市政协会的政协委员只有五人,总数就十七人,他觉得这个标准有点偏低,因为他们这一百五十三人的创造产值相当于江源市的百分七十以上,控制着江源市的经济命脉。
周太全其实在之前也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他把林道同和人大及政协的主要领导找来商量研究,觉得可以适当增大顾问团成员在两会中的比重,甚至可以考虑陈建国在政协或人大任职,那样就更能带动江源市经济发展,为江源市经济的发展显现出新的亮点。
本来商量的结果是陈建国任市政协副主席,他是全国人大代表,江东省人大代表,在市一级没有职位的,在青林县是人大代表的。同时调整政协委员的组成部门,经济委员会尽量大力接纳顾问团的成员,政协经委可设置七十个委员席位,接纳五十名左右的顾问团成员,在人大的经委也高置多一些的席位,争取设置五十个代表席位,接纳三十名左右的顾问团成员。
陈建国向周太全一说,周太全就知道陈建国的目的,他也把他们四大家主要领导开会的情况说了一下,同时通报了一下他们开会的结果,又特别是告诉他可能出任政协副主席时,陈建国做梦了没有想到周太全会让他当政协副主席,在这种情况下,周太全提出让近八十名顾问团成员进入两会,也让陈建国感到大吃一惊,他们一百五十三名顾问团成员,有八十人可以进入两会,可以说是顾问团空前的盛况。
他觉得周太全给自己的面子实在是太大了,他就觉得自己只有努力报效市委政府,踏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江源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报答周太全书记的知遇之恩。
陈建国从周太全书记那儿回去的当天,就收到了市委两会的通知,人大常委会的通知要求在顾问团成员中推荐三十人作为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要求共产党员与非共产党员的比例各占一半。政协的通知是让顾问团推荐五十人作为政协委员,同时指明陈建国只能推荐为政协委员。
他们接到这个通知后,就立即按照两地要求,老老实实地推荐了八十名两会代表,有五十名用为政协委员,有三十名作为人大代表的后选人进行了推荐。
在两会召开前夕,江源市的领导层又发生了变化,周太全调到省里当了副省长,林道同接任江源市的市委书记,冯放任江源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人们对林道同任市委书记没有异议,但对冯放到市长就感到他是一匹黑马,以前是江源市检察院检察长,后来是市委常委检察长,现在突然间任市长,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
不管怎么样,这是事实,这是白纸红字,是不争的事实,人们不管接受或不接受也都得承认和接受。
在三月份的两会中,冯放顺利地当选为江源市的市长,陈建国也顺利地当上了市政协副主席。
冯放当上副书记兼市长后,由于他以前是搞法律工作的,所以他强调得最多的就是遵纪守法,让全市的市民都要遵纪守法,这让陈建国他们顾问团的人们听来都很制眼,觉得自己在他冯放的心目中他们这些商人都是违法乱纪的人似的,渐渐地让陈建国产生了一些对触的情绪。
第十五章强霸官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