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做的人就少,于是使得这个薄利渐渐提升……看不见的手,在调整着社会
的经济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利润平均率”。
既然资本的利润有一个平均率,那么,市场经济中最核心的资本——“人
才”的利润,也就是人才的价值,显然应该也有一个平均率。因为经济行为中
最大的成本和利润都和人才有关。因此,人才利润平均率,事实上是发达市场
经济中一个既定的规律。
更有甚者,发达国家的人才,在政府、企业、学校、地域之间是自由流
通、相互竞争、永远不断地在争抢攀比的。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大学,还
是企业,“边远”地区,要留住人才,就必须不断在人才价格(工资)与价值(
待遇,包括非物质因素)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这个平衡点的出现,就是“
人才利润平均率”的实现。
不幸的是,在中国这个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社会里,社会各阶层都处在急
剧的变革与转型中,变革与转型,本质上就是调节其与社会各方面相关的不合
理的利益关系,“资本利润平均率”首先还没有形成,官商垄断和权力寻租造
成巨大的不公平现象。而在人才领域,人才价值衡量体系的不对称现象就更加
严重。换言之,“人才利润不平均率”在中国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严重的
问题,是社会各界心态不平衡的根源。
这个现象的存在,也许是暂时的。但对于今日的奋斗者们,它的现实存在
却是颠覆性的。因为它颠覆了人们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的心态平衡,使得本来
就倍受社会不公平之压的中国知识分子,痛感市场居然也如此不公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