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 / 2)

+A -A

        这个举措出台,应该会让那些汉奸和党附大清黑帮的人(像吴三桂、吴伟业、钱谦益)恨无地缝可钻。专制腊肉智商高,想象力奇特,对这群汉民族的败类,对这群投降的帮凶从精神上奸杀,凌沧洲先生称这种做法为淫而贱之战略。在大规模摧残中国民气的同时,把他们的汉族拥护者也踩到脚底,明确地宣告:你们已经被永久地征服了。

        乾隆腊肉执政的时代,掀起了一阵阵屠杀言论自由的狂潮,而在这个过程中,多少大清国的帮凶官员,在帮助腊肉稳、准、狠地屠杀打击言论自由,迫害特立独行的思想者和###。这些屠杀言论自由、强奸言论自由的凶犯奴才们,这些帮腊肉主子强奸大清国全体百姓言论自由的官吏,其实也在奉献着自己的后庭花给腊肉主子,把自己最后一点尊严喂了狗。但在大清的官方史书以及大清遗老的历史著作中,他们是国之栋梁,是忠臣孝子,有的甚至是清官能人。

        凌沧洲先生模仿腊肉的金点子,但反其道而行之,写一个屠杀言论自由的黑名单,一个最具前卫效果的“帮凶录”!

        这个“帮凶录”先抛出这么些参与大清文字狱的官僚,抛砖引玉,期望各位补充完善:

        大学士刚林、鳌拜,吏部侍郎沈近思,振武将军、顺承郡王锡保,岳钟祺,杭奕禄,史贻直,山西巡抚阿思哈,山东巡抚杨应琚,江西巡抚海成(王作梁案),闽浙总督杨廷璋,河南巡抚图勒炳阿,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明德,江苏巡抚陈宏谋,江苏学政刘墉(就是电视上鼓噪的刘清官,手上满是文字狱受害者阎大镛的鲜血)、浙江巡抚熊学鹏,两江总督萨载,安徽巡抚闵鹗元、江苏巡抚杨魁,湖广总督三宝、广东巡抚傅泰……

        &;弘历的金点子与凌沧洲版《帮凶录》(2)

        凌沧洲先生甚至发奇想,是不是可以同时仿效乾隆腊肉的金点子,将帮凶录分为甲、乙两编。

        帮凶录甲编:收录杀手、打手、谎言营造师的名录。

        帮凶录乙编:收录帮闲、告密者、揭发者的名录。

        必须做相当细致的工作,才能像检察官一样,提出一份检控报告:对大清治理下的这一时段的人权状况有个总结。

        大清国不是孤独的,大清野蛮屠杀自由的行径也不是独一无二的。各位看过《纳尼亚传奇》这部电影吗,可以看看。冰雪女巫的治下人人自危,树林里到处有监视的眼睛和窃听的耳朵,秘密警察会随时让人失踪,邻居也可能是特务密探,而这一切,不必等到20世纪极权主义如纳粹等治下才有,文明灿烂的古国大清国已经先行一步了,他们在17、18世纪已经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留下了这么多帮凶的名字!

        1930年情人节对《清史稿》痛下杀手(1)

        1930年2月14日,按照西方的节日,应该是情人节。情人节里不完全是柔情脉脉,政治的风云在中国上空翻卷。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行政院在这一天通令禁售《清史稿》(另有网上版本称是2月19日)。

        先是,故宫博物院于1929年邀请学者对《清史稿》进行审查,最后列举各种错误19条,并建议“永远封存,禁其发行”。

        凌沧洲先生不是研究历史的,也无意掉进史坑。因为探寻真理和真相的缘故,因为研究文化和苦难的原因,追寻蛛丝马迹,偶尔也看看史书。但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本对胃口的研究大清的著作,藏有的洋洋几大本《清史稿》遍是谎言和偏见。凌沧洲先生实在不明白:大清死亡了近一百年,竟然没有一个真实的“尸检报告”?!

        几代文化人将在荒漠中苦旅,几代文化人在信息短缺和封闭中,不断重复前人的冤枉路。这不,在以“清史稿”为关键词的搜索中,搜索出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早在1930年情人节时就已经对《清史稿》痛下杀手了!

        然而,凌沧洲先生继续发问:这些学者是谁?错误的19条是什么?国民政府究竟该不该通令禁售《清史稿》?未来,如果有公正客观的《清史》,应该如何书写?

        清史专家王锺翰先生的文章《清史稿说略》,叙及清史稿的禁锢:

        1914年,开设了清史馆。

        清史馆设馆长一人,下设纂修、协修各若干人,又校勘及办事员若干人。史馆规模之完备,人员之齐全,酬金之优厚,几不减清初当年明史馆开设之规模,此则借以显示新朝对胜朝的追念和报恩。而自民国六年(1917年)以后,袁氏窃帝自亡,以后历届北洋政府财政艰窘,屡减经费以至于无,《史稿》工作遂全局停顿。

        北伐革命军抵达京师前夕,史稿已印一千一百部。既而南京国民党政府发现史稿中多有违碍之处,据傅振伦兄所撰《清史稿评论》指出:不奉民国正朔,乃只用干支,叙事复不明显,态度暧昧,有反民国之嫌。

        最为严重的是对清末变法维新与革命运动的记载竟付阙如,书则视为反动派或反革命,例如:(1)有清一代,汉族志士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均不予书,诸如朱氏后裔、明代臣民之抗清,洪(秀全)杨(秀清)之倡义,党(指国民党)人之排满,秘密结社之组织,均不详载;(2)清代屡兴大狱,慑服汉人,其事多不着录……

        《清史稿》刊成于民国十七年(1928),论者以其诽谤民国为能事,发现反民国、反革命,藐视先烈,与断代修史体例不合。北京故宫博物院因递呈南京行政院请禁发行。不数月而遭国民党政府之禁锢。

        《清史稿》禁锢之令未解,首先提出异议者为清史学界前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孟心史(森)先生,题为《清史稿应否禁锢之商榷》。随之唱和提出解禁者,则为原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容希白(庚)先生,先后发表了《清史稿解禁议》与《为检校清史稿者进一解》两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