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1 / 2)

+A -A

        《源氏物语》有一章的题目是:薄云,恰合我的心意,我但愿“可怜人意,薄于云水”。

        没有一种病症是风雅的

        (bp;这城市热得太快,空调又往往太猛烈,人的身体给冰火九重天折磨着,忽然大家都病了。

        一个朋友是一天去50次卫生间,另一个朋友是在卫生间一呆五小时,前者是吃什么都拉,后者是吃什么都不拉。还有一堆感冒发烧的,更要耗大量卫生纸。再大牌的美女,此刻脸黄黄的泛油光,鼻头红红的,不时吸溜一下,动辄拿一大迭纸狠狠地擤,说话全是浓重的鼻音,也有原形必露之感。所以有人说,看过感冒中的爱人而仍然爱她,才是真爱。

        要求未免太低,但这感慨也未必是空穴来风。《源氏物语》里有一段,女子偶患风寒,服用极热的草药——也就是蒜,与男人会面时便立起帷屏。男人却还是觉得蒜的恶臭飘过来,实在难当,落荒而逃。

        感冒到底是小症,小说里最常描写的是肺结核。当然因为早几十年,这是不治之症,除了这个,青年人没有别的病症可以缓慢凋零。但现时的绝症是艾滋,谁敢让纯情的女主人公身染艾滋?还是觉得肺结核令人苍白消瘦,情绪低落,有一种贵族的纤细感伤吧。济慈、肖邦、鲁迅、斯蒂文生都得过肺结核,有人说肺结核是一个美学鉴赏家,只挑最华丽的灵魂。这是诗人之病风雅之病。

        但这世上绝没有风雅的病。黛玉咳嗽一晚,吐了满盒子痰,痰中好些血星。宝玉再爱黛玉,设若看到这个,也得恶心半晌。茶花女最后卧床不起,咳嗽吐血,喘不过气来,全身涂满灼热的药膏。这死状也是难看的。

        肺结核被攻克,一定给很多文人当头一棒。幸好疾病总是层出不穷,《血疑》让我们知道白血病,以后我就不断在电影电视小说里见到得白血病的白衣少女,都有山口百惠般无辜的脸容。还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有骨癌。人家的绝望与生离死别,成为我们的娱乐。

        稍微不那么普遍的病,是红斑狼疮。前有朔爷在《玩得就是心跳》提到,后有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然是有风险的,红斑狼疮是育龄女性高发,症状之一是脸部有蝶形红斑。可是怎么保证那红斑均匀对称,形状也好?那毕竟不是兰蔻粉底。

        还有重症肌无力,就我目力所及,好像朔爷也是第一人——当然我近年看小说,尤其言情小说,少。一切不得已,用一个绝症就可以诠释,故而《永失我爱》。凡人如我们,也经常永失我爱,但只为着钱、距离或者性格不合罢了,我们多俗。其余比较流行的,还有尿毒症、肾坏死……失忆、失明、失聪,在电视里出现得这么频繁,简直让人不觉得是病。

        比较新异的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夏烟鹂得的便秘。她是白玫瑰,可是白是多么容易被污染的颜色。她被丈夫冷遇,与小裁缝私通——真不上品。她终于得了便秘,可以名正言顺在浴室一呆好多小时,看自己雪白肚皮上的肚脐眼,这几乎太带有手淫的暗示了。排泄物的梗塞,象征着性的梗塞。红玫瑰娇蕊的亮相是出浴,堆着一头的肥皂沫子;高高砌出雪白的波鬈,是云石雕像;而烟鹂则是便后,白底小花衫搂得高高的,睡裤臃肿地堆在脚面上,中间一段白蚕似的身体。一个是神,另一个是肉虫,比朱砂痣与蚊子血的对比更令人寒战。

        所有的病,都非常难受。电影里或者让人同声一哭,真正一身病痛的人,那污秽、疼痛、血、发炎、身体溃烂的味道……那痛不欲生而又挣扎求生,很难有人能懂,

        在生命与爱情之间,人都会选择生命。真正见识过死亡而且认真的创作者,其实都知道。有些不再把疾病当作煽情元素,有些还写,不过为着稻梁谋。

        真实人生里,想风雅而死谈何容易。美女作家曼殊菲尔一直自以为,周围人也以为她得的是肺结核,可是我最近看了她的新传记《一次轻率的旅行》——她死于梅毒。

        薄命怜卿甘作妾

        她是个没上过大学的女子,早早嫁了,在柴米油盐和孩子之间,尝试着写写小说,给自己起了典雅的、出自《诗经》的笔名,叫做“琼瑶”。处女作出版之后没多久,她遇见他,已经使君有妇的平鑫涛,那是1964年。

        那一年她写了一篇《白狐》,说有县官曾经救过一只白狐,没多久遇到一个一身白衣又贵姓白的女子,人人都说是白狐来报恩。县官想遣嫁她,女子却宁作小星。男人慨叹,“薄命怜卿甘作妾。”女子低语,声音轻柔如梦,“薄命吗?我应该是幸福的,还有什么事能比生活在你身边更快乐的呢?”

        这是大化投射在文字里的暗示,还是琼瑶以女子的直觉,了解未来的真正脉络?1968年平鑫涛与太太谈判离婚,一谈就是8年。琼瑶想要分手却不舍,只默默接受他所给的一切,成了他家庭之外的一个家。而他,每天来探视她,再回到自己家里去。琼瑶承受着,并且写,所有的沧桑都在文字里。

        所以有了《碧云天》,不育的女教师救了受虐待的女学生,让女生成了丈夫的侧室。男主角照例叹,“薄命怜卿甘作妾。”女生照例反驳,“我快死,却被你们救活,我爱上你,竟能和你在一起,我享受我的生活,享受你和姐姐对我的疼爱,不说我命好已经很难,怎能说是薄命呢?”是琼瑶自己的心声,历历如绘。

        随后又有了《一颗红豆》,二十余年的老夫妻被第三者搅了局。但三个人都是完美的大圣人。外遇表白说:如果她曾有独占男人的心,她就死无葬身之地。男人一听原配说离婚,立刻喊出几千几万个“不”字,至于外遇,他说“薄命怜她甘作妾。”——他的责任感以这么无耻的方式表达。而原配也高风亮节地说,“或者,这个世界和法律,甚至世俗的观念,都不允许一个男人同时有两个女人,但在这社会上,几个男人是真正只有一个女人的?古时候三妻四妾,深闺中也一团和气。我既然不是海洋,总应该有容忍海洋的气度。”那时,是琼瑶情妇时间里最水深火热的吧。

        而她是大学教授之女,琴棋书画精通,她常常在小说里写到那些孤高自许、寄人篱下的孤女,如黛玉。设若黛玉不死,给宝玉当15年不明不白的红颜知己,会否痛彻心腑。

        那种偏居一隅的认命,我相信她是由衷的。来自于传统的儒家文化,也是她对爱情的节哀顺变。因此她写,她带大孩子,她怀着文学和爱情的双重梦想,而她的私生活遭人批评,她的写作也是。纯文学的世界里没有她,甚至有人责她曰:在还有雏妓的时代谈爱情,是不道德的。——文学从来不必道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专栏主义嗔 第14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