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迁的旧房里不少人家放着多个户口。
某一户人家的户口簿上就有户主和他姊妹两份人家,因为上山下乡的政策原因,户主的妹妹年轻时下乡去了新疆――根据返城政策,这一批知青男女回乡后户口可以落到原住处父母、亲人名下,这是硬性的政策。
这家的户主也很理解他妹妹的苦衷,白白地被耽误了青春。动迁,原本是两家人共同的希望。知青的妹妹可以在城市中有个落脚点,而户主则可以改善居住条件。
然而事情在王主任手上经办后,这位主任和户主说至多给一房,又和妹妹挑拨说账上原本应该再多余五十多万,打入户主名下。这样,妹妹就和哥哥为了余款的事闹了起来,原本好好的兄妹骨肉情,生生地如今两家活似仇人。
而对着徐惜家,舅舅家都是怕麻烦的甩手掌柜,舅妈更是怕担事――最好,抗争靠的是徐惜,得益的是自己。
况且亲戚两家原本关系就已经不好,也真用不上人继续挑唆了。
王主任骗着徐惜妈直接签霸王条款,要不是那天她到的快,自家就要沦落睡大街去了。
“月底的话就还有两个星期。”
徐惜考虑着,“我尽快把家里老人撤出来。”
楚光头有些犹豫,“你家没人了,还怎么和动迁组闹呢?”
“我会回去的。”
钉子户可不好当,冷嘲热讽,还各种威吓的,也就靠她年轻顶住了。
楚光头应下了,“好,等你家搬了,就把露台搭起来。”
“这样就可以到450万了?”
“差不离的。”楚光头原本还有一条计划,但看着苏南在实在说不出口。
想想还是说了,至于做不做随他们,“其实还可以在接口附近摆一个摊,拍张照?”
“啊?”这个徐惜还是头一次听说。
“说明你家原本就是靠着在这一片区域做小生意为生计的,”动迁了,做小买卖的小老百姓失去谋生方法,自然需要赔偿,“你可以在街口摆个摊,拍下照。一张照,至少十万块。”
十万。
够给厕所多撑几个平方了,为了实际利益,徐惜觉得也就是一张照的事,拍完就了事,一快门十万,实在是心动了。
刚想答应,又想起身边这一位准老公……哎,顶着人家太太的名号,“苏太”当街摆摊,“苏总”会不会难堪?
徐惜都开始动摇,没想到苏南一口应承下来,“就只要摆摊就行?没有其他讲究,冒领难道也行?”
看着架势已经和楚光头讨论起各种摆摊细节,一点也没半点老婆到大街上“抛头露面很丢人”的有钱男男子主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