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 / 4)

+A -A

        位哥哥。当然,罗平安来住院,她就能名正言顺与他朝夕相处,不会再害相思病了。

        罗平安从笔记本的塑料封套里抽出一张小一寸黑白照,递给艾冰:“好吧,就听你的。到时候,别忘了我这个哥哥。”

        艾冰接过照片,像得到宝物似的欣赏起来。

        照片上的罗平安身穿军装,英俊帅气,比眼前这一个显得年轻,一看就知道不是近照。

        列车员站在车门口催道:“要开车了,还没有上车的乘客赶快上车!”

        艾冰朝罗平安伸出小手指:“拉勾吧,你探完亲后必须来住院。”

        罗平安噗嗤一笑,也伸出小手指。两人的小手指勾在了一起。

        “拉勾算数,不算数是小狗。”两人几乎同时说。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列车行驶两个小时后,艾冰的目的地西安车站到了。

        艾冰没有通知家人来接她。大清早的,她不想麻烦父母。另外她带的新疆特产在路上要么消灭了,要么送人了,已经所剩无几,下车比上车时的负担减轻了许多。

        艾冰的父母都是江苏无锡人。父亲毕业于上海华东纺织学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响应政府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从繁华大都市上海来到十三朝古都西安,投入到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西北纺织工业基地的建设。

        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国棉三厂、国棉四厂、国棉五厂、国棉六厂、西北第一印染厂……一座座雄伟壮观、机器轰鸣的厂房在布满秦砖汉瓦的西安东郊郭家滩上拔地而起,成为一座新兴纺织工业城。

        后来,艾冰的母亲带着4岁儿子从上海来到西安与丈夫团聚,并把家也安在纺织城。一年之后,就有了女儿艾冰。

        艾冰对自己是哪里人一直很纠结。西安人说她是江浙人,因为她遗传了母亲的基因,长得如同江南女子一般水灵娟秀。江浙人又说她是陕西人,因为她能说一口地道秦腔,却不会讲几句吴侬软语。

        后来再有人问她是哪里人时,她干脆回答,中国人。

        艾冰的家住在纺织城国棉三厂家属区里。一排排整齐的砖砌平房,千篇一律的门面,曲里拐弯的小巷,如果初来咋到,就像《地道战》里的鬼子进到高家庄,晕头转向找不到出口。从艾冰记事起,她家就住在这里了,从来没挪过窝。

        艾冰到家时,家中空无一人,好在她有家门的钥匙。她当兵离家时,母亲特意将家门钥匙和二十元钱一起放入她的挎包,千叮咛万嘱咐:“你哥哥没带钥匙出门,所以回不了家。你一定要把钥匙带着,千万别弄丢了,有空就回来看看爹和妈,我们哪里都不去,就守着这个门,等你回来。”

        艾冰走进自己的房间,发现一切未变,各种摆设还是按照当兵前的样子,双人床靠在门后,三屉桌摆在窗前,地面干干净净,说明妈妈经常进来打扫。

        艾冰放下行李,简单洗漱了一下,就累得卧倒在床上了。她一觉睡到吃午饭的时间,被饿醒了,但父母还是没回来。

        “父母到哪去了?”艾冰感到纳闷,走进父母的卧室。一抬头,第一眼看见挂在墙上哥哥的遗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绿色生死恋 第13章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