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2 / 4)

+A -A

        哥哥在四川牺牲后,母亲多次伤感说,是大米饭要了儿子的命。

        艾冰永远忘不了全家人迎接哥哥遗像回家的情景,那是哥哥离家后第一次回家。

        那天,母亲一看到儿子的遗像,扑过去一把将遗像抱在怀中,哭得死去活来,泣不成声:“华儿,本来想去部队看你,你说那里的路不好走,不让我去。你说你回来看我们。现在你回来了,就这样回来了,你好狠心啊……”

        母亲坚持将儿子的遗像挂在自己卧室中,并将烈士证和300元抚恤金放在枕头下,谁都不让动。她说,她经常在梦中听到儿子叫妈妈的喊声。

        门外的哭声渐渐小了,也许老妈哭累了。

        但是艾冰却难以平静,一直泪流绵绵,坐立不安。她环顾四周,好像处处都能见到哥哥的影子,和哥哥在一起度过的那些快乐时光,就像放电影似的,在她的大脑幕一一闪现:两人一起写作业,一起玩躲猫猫,一起拍纸牌,一起嗑瓜子讲故事。有一次,艾冰吃多了西瓜,半夜起床撒尿,将哥哥的鞋子当了尿壶……

        艾冰站起来,走到书桌前,目光落在书桌的玻璃板上,那里压着一张她和哥哥小时候的照片,是在兴庆公园照的,背景是那个双层飞檐雕梁画栋的沉香亭。

        哥哥身穿一套小海军服,她穿一条花连衣裙,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哥哥和她的手里各拿着一根冰棍。当时哥哥不肯照相,妈妈买一根冰棍哄他,他把冰棍让给妹妹,妈妈只好又给他买一根……

        “丫头,饺子煮好了,快出来吃吧。”艾父在外面敲门说。

        艾冰踟蹰不前。出去吃饭吧,对父母的气还没有消停,不想再听他俩絮絮叨叨,烦死了。不出去吧,饺子的诱惑力实在挡不住,饺子就像小孩子身上的新衣服,只有过年才能见到。一想到饺子的香味,艾冰的胃又痉挛起来。

        “哥,你说我该不该出去?”艾冰问照片上的哥哥。过去她一遇到烦心事就请教哥哥,哥哥总能给她出个好主意。

        哥哥皱着小眉头,手拿着冰棍,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好像说:“随你的便。”

        “哎——”艾冰失望地叹了一口气,哥哥要是活着该多好。倏然,她醍醐灌顶,为什么妈妈呼喊哥哥的名字?为什么我遇到烦心事也会想哥哥?其实哥哥没有死,他一直活在全家人心里,他是全家人的骄傲,是全家人的精神安慰,全家人最惦记最难忘的人,其实是哥哥。在这一点上,她和父母的心是相通的。

        艾冰不禁同情起母亲来。哥哥的牺牲,打击最大的莫过于母亲。听父亲说,母亲经常半夜梦醒,望着哥哥的遗像发呆,一直坐到大天亮。世上没有任何药物能医治好母亲这道伤口,我岂能再给她增添一道新伤。

        艾冰这么一想,立刻释怀了,告诫自己:“为了哥哥,就委曲求全这一次,不要再和父母怄气了,他们活着也不容易。”

        当艾冰打开房门时,见饭桌上摆放着两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是父亲下的厨,因为母亲还坐在桌旁抹泪呢,两只眼睛哭得红红的。

        艾父将一双筷子递给艾冰:“快趁热吃。”

        艾冰接过筷子,递给母亲,故作轻松说:“妈,一起吃吧。”她想缓和一下饭桌上的紧张气氛。

        艾母不接筷子,板着脸,还在生女儿的气。

        艾父说:“都别生气了,快吃饭吧,吃完了我还要上班。”

        “上什么班,袁主任不是给你开病假单吗?你也不听话,气死我了!”艾母去找来那张病假单,气冲冲塞进老伴的衣袋里。然后坐到一边,仍不肯动筷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绿色生死恋 第16章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