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 3)

+A -A

        现代家庭生活保健指南:解读生活误区全书(选载)作者:唐明张绣菊郭伟亮主编

        误区一:母乳喂养不如喂奶粉

        有人认为母乳喂养不如喂奶粉,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母乳中含有婴儿出生后的4~6个月内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还有人体所需的乳糖和水分、铁质与维生素类等,且含有适量的盐、钙和磷等矿物质;这些都是其他代乳品无法替代的。

        母乳喂养不但有益于婴儿的神经发育和智力发育,而且可使婴儿少患腹泻、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炎)及中耳感染等常见传染病。清洁无菌的健康母乳,本身就含有一般传染病的抗体,而这恰恰是任何代乳品都不具备的。调查表明,不采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的腹泻发病和死亡几率,要比那些用纯母乳喂养的婴儿高15~25倍。

        此外,母乳有助于脂肪消化,而母乳的鲜度、适宜的温度和随时可供的特点,也是代乳品所望尘莫及的。

        想看书来

        误区二:初乳不能喝

        有的产妇认为初乳是“灰奶”,不让婴儿吸吮,事实上初乳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因此年轻的妈妈千万不要浪费自己的初乳。

        母乳按时间与成分可分为三种,产后1?5天为初乳,6?10天为过渡乳,15天?15个月为成熟乳。初乳量较少,颜色淡黄,主要是由于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所致。初乳含脂肪少,富含新生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锌和多种微量元素等,还含有大量免疫物质,可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提高新生儿抗御疾病的能力,以保护新生儿免受病毒感染。这就是用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出生后6个月内很少得病的原因。因此,初乳对新生儿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应该一滴也不浪费地喂给新生儿。

        电子书分享平台

        误区三:产后开奶晚

        有些家长在婴儿出生后12小时甚至4天后才开始喂母乳。儿科专家认为,新生儿降生后半个小时内就应吸吮母亲的奶头,尽早刺激母亲催乳反射和排乳反射,促使乳汁早分泌、多分泌。若产后开奶迟,容易导致母乳喂养失败。产后早开奶有利于产妇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可以使产妇尽快恢复健康。

        误区四:产后让宝宝过频吮吸乳头

        分娩后最初几天内,婴儿吮吸乳头次数越多,泌乳就越早,分泌量就越多,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充分睡眠和良好休息是早开奶、多泌乳的基础。不定时、不定量、按需哺乳是新提倡的母乳喂养方法,分娩后最初三天内,可以每天让宝宝吮吸乳头10次左右,每次约15分钟,须保证初产妇每天有6~8小时的充分睡眠。如果让宝宝一开始就过频吮吸乳头,不但影响休息,也很可能导致乳头水肿、皲裂、疼痛,影响以后顺利泌乳和哺乳。母亲良好的休息更有利于乳腺细胞泌乳。产妇若疲劳过度、纳差,体质虚弱,极易产生乳腺导管平滑肌痉挛,排乳受阻,引起少乳、闭乳,从而影响母婴健康。

        误区五:开奶前用糖水喂宝宝

        有些妈妈在开奶前先给孩子喂糖水,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正常婴儿在出生时,体内已贮存了足够的水分,足可维持到母亲正常分泌乳汁。如果在母亲来奶之前给孩子喂糖水,糖水比母乳甜,孩子一旦喝惯了糖水,将会影响母乳喂养。

        误区六:哺乳前后不清洗乳头

        哺乳期妈妈在哺乳前后应清洗乳头,保持乳头清洁,以免让婴儿食入细菌,也有利于预防急性乳腺炎。乳腺炎是哺乳期妈妈常见的一种病症,轻者不能给婴儿正常喂奶,重者要手术治疗。哺乳期妈妈一定要注意早期预防急性乳腺炎。

        误区七:哺乳时不注意卫生保健

        哺乳时应注意卫生保健,避免因积乳、外伤、乳儿咬破乳头等引起乳房部的急性炎症;哺乳期妈妈应避免接触苯、铅、汞、有机磷等有毒物质及线、同位素等各种放射性物质,慎用或不用各种药物。

        误区八:严格定时给宝宝喂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解读生活误区全书 第1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