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1 / 2)

+A -A

        生急性胃肠炎。

        将牛奶与鸡蛋一起煮时,如果要把鸡蛋完全煮熟,必须煮沸后再烧几分钟,但牛奶煮沸后很容易溢出锅外,所以要十分小心。另外,煮得时间过长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固在锅底或锅边。因此,不论从营养保健的角度看,还是从卫生角度看,牛奶与鸡蛋都不宜一起煮。

        误区十:新鲜牛奶比奶粉好

        新鲜牛奶因为酪蛋白含量较高,挥发性脂肪酸多,易引起肠道过敏、消化不良。家长应避免直接用鲜奶喂养宝宝。若担心宝宝喝奶粉上火,可选用精制植物油的配方奶。

        小说上传分享

        误区十一:用鲜奶代替配方奶粉喂养宝宝

        对宝宝来说,除母乳外的其他乳汁,如牛乳、羊乳等,都有一定的缺陷,如牛乳蛋白质中的酪蛋白太高,不利于宝宝消化;牛乳中蛋白质、钙、钠、钾等的高含量与宝宝未成熟的肾脏能力不相适应。因此,对于2岁以内的宝宝,最好选用配方奶粉,尽量不用鲜奶。

        误区十二:鲜牛奶高温加热后喂给宝宝

        鲜牛奶必须加热消毒才能给小儿饮用,但加热时间要短,温度要低一些。因为加热到沸腾时,其中有些营养成分就会被破坏,如乳糖被焦化,分解成乳酸和甲酸。牛奶的沸腾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对营养成分的破坏就越大。煮鲜牛奶理想的温度在75左右,这时可见牛奶表面有小的波动,用文火煮20秒钟左右就能达到消毒的目的,营养成分的损失也最少。如果婴儿消化吸收不好,就应该延长牛奶煮沸时间,使牛奶中脂肪球变得细小,有利于消化。

        误区十三:把煮好的牛奶存放在保温瓶里

        有的婴儿晚上要喝牛奶,年轻父母为图省事,临睡前就将牛奶煮开放入保温瓶,半夜倒出给婴儿喝。这种做法是不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温瓶中的温度逐渐下降,待下降到某一温度时,保温瓶里空气中的一些杂菌便会进入温度适宜的牛奶中繁殖。牛奶富含蛋白质和糖,最适合细菌生长,细菌在牛奶中约20分钟繁殖一次,3~4小时之后,保温瓶中的牛奶就开始变质。这时牛奶外观无明显改变,口感异味也不明显,家长不易察觉。而用这种奶喂婴儿往往会引起婴儿肠道感染,出现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甚至食物中毒。因此,牛奶应随煮随吃,奶粉即冲即喝,不可留到下一顿。

        误区十四:宝宝喝奶粉容易上火

        在城市里,有很多时尚妈妈母乳不足,婴儿需要补充奶类食品。很多家长认为,喝奶粉容易上火,会引致大便干燥。但是,最近科学研究发现,影响宝宝钙质吸收、大便干燥的原因是奶粉中添加的棕榈油与钙质结合,形成钙皂;新鲜牛奶富含酪蛋白,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也很多,易引起宝宝肠道过敏、消化不良。配方奶改进了各种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添加了某些母乳中的营养素,使之更容易消化吸收。

        误区十五:给宝宝吃鸡蛋清

        6个月以内的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肠壁的通透性较高,鸡蛋清中的蛋白为白蛋白,分子小,可以经肠壁直接进入小婴儿的血液之中。这种异体蛋白为抗原,可使婴儿体内产生抗体,再次接触这种异体蛋白时,则出现过敏反应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过敏性肠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因此,不宜给宝宝吃鸡蛋清。

        &;误区十六:用鸡蛋代替宝宝主食

        主食一般指米饭和面食,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基础原料,每天人体所需总热能的50%?60%都来自于碳水化合物。

        与鸡蛋和大鱼大肉相比,米饭和面食不但更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含有其他食物不可代替的营养物质。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米饭、面食等谷物类食品是合理膳食的基础。

        蛋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如果将鸡蛋作为主食,过多食用,就会导致蛋白质过量摄入,不但营养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而且还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肠胃病、口臭、舌苔增厚等现象,增加体内的氨类毒副产物,加重肝肾负担,增加钙的排出量,最终影响身体健康。而对于胃肠功能差、消化酶少的小宝宝来说,更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专家指点:

        虽然鸡蛋营养丰富,但不可作为主食过多食用,一般来说,1?岁的婴儿最好只吃蛋黄,且每天不宜超过1个;年龄稍大的幼儿可以每天吃两个鸡蛋。每天必须让宝宝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要让宝宝吃一些米饭和面食,这样才能给宝宝提供充足的热量来源。

        误区十七:长期用豆奶喂养宝宝

        豆奶制品主要是以豆类为原料制成的,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微量元素,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豆奶中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植物蛋白质,含铅量较多,婴儿如果长期只用豆奶,会使婴儿体内含铅量增多,影响婴儿大脑细胞发育。

        调查发现,长期喝豆奶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引发甲状腺疾病或生殖系统疾病的风险系数较大。因此,在喂养婴儿时,不要长期只用豆奶。特别是4个月以下的宝宝,更不宜单独喂养豆奶,只可作为补充食品。还是喂养母乳最佳;其次为配方奶粉。

        误区十八:长期用麦乳精喂养宝宝

        麦乳精由麦芽糖、乳制品、麦精、可可等加工制成,一般每100克麦乳精含蛋白质6~8克,仅是奶粉的1/3,鸡蛋的1/2,而且这些蛋白质有1/4是来自可可粉和麦精中的植物性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比动物性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低。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这是麦乳精所不能满足的。此外,麦乳精所含的脂肪较少,所以吃麦乳精也不能满足热能供给的要求。如果用麦乳精来喂养婴儿,孩子只会越来越瘦,还容易得病。因此,不宜把麦乳精当成婴幼儿的主要食品。

        误区十九:过早喂婴儿米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解读生活误区全书 第3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