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2 / 3)

+A -A

        鱼肝油含有维生素、,可以预防小儿佝偻病,所以有的家长把鱼肝油当成补品,认为既然是补品,多吃没有关系,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发热、嗜睡、呕吐等急性中毒症状,慢性中毒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脱毛、脱发、瘙痒、四肢疼痛。因此,婴儿不宜过量服用鱼肝油。

        误区四十九:让婴儿食用人参补养

        人参是一种滋补强壮药物,唯有虚损才宜进补,所以健康无病的婴儿切不可滥用。中医学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通俗来说,婴儿的分化发育尚未完善,特别是离母体不久的新生儿,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都尚未健全,新陈代谢却极为旺盛,有大量的代谢产物要从尿中排泄,若灌服参汤,会对其他脏腑尤其内分泌系统的正常活动产生干扰,而且代谢增高与尿量减少同时出现,体内许多废物排不出去。此外,幼儿心腑在功能尚未健全的时候受到人参中强心苷的刺激,必然会遭到损害。

        所以,中医学有“少不服参”之说,生机勃勃的纯阳之体,本身的免疫力已经足够强,不必再服用人参进补,否则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误区五十:用葡萄糖代替白糖喂养宝宝

        只要婴幼儿食欲正常,就不会缺乏葡萄糖。这是因为,各种食物中的淀粉和所含的糖分,在体内均可转化为葡萄糖,所以不宜多用葡萄糖,更不可用它来代替白糖。如果常用葡萄糖代替其他糖类,肠道中的双糖酶和消化酶就会失去作用,使胃肠懒惰起来,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消化功能减退,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误区五十一:孩子哭闹时喂食物

        孩子有时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为了制止孩子哭闹,有不少家长以为是孩子饥饿,就给孩子喂食物、糖果或糖水,有的甚至往孩子嘴里塞奶嘴,这样的做法将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危害。因孩子在哭闹时咽喉气道通畅,这时如果喂食,食物容易顺着气流被吸进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肺气肿等疾病。因此,在婴幼儿哭闹时不可喂食物。

        想看书来

        误区五十二:孩子进食时含饭

        有的小儿吃饭时爱把饭菜含在口中,不嚼也不吞咽,俗称“含饭”。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婴幼儿期,最大可达6岁,多见于女孩,以家长喂饭者为多见。发生原因是家长没有从小让小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按时添加辅食,小儿没有机会训练咀嚼功能。这样的小儿常因吃饭过慢过少,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素,营养状况差,甚至出现某种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家长只能耐心地教育,慢慢训练,可让孩子与其他小儿同时进餐,模仿其他小儿的咀嚼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进行矫正。

        误区五十三:孩子挑食

        挑食常常发生在幼儿期。具体表现是:小儿对自己喜欢吃的食品毫无节制地多吃,对不喜欢吃的食品吃得很少,甚至宁愿饿一顿或饿一天也不吃。这是一种不良习惯。有的小儿有肉时就多吃饭,无肉就吃得很少,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很容易损伤胃肠道,日久会引起厌食,同时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要想纠正幼儿挑食的不良习惯,首先要给幼儿讲清道理,注意膳食的多样化,每餐荤素食搭配,采用混合膳食。营养素供给齐全,可防止小儿挑食。对小儿喜欢吃的东西,应有所节制,不可过多食用。

        误区五十四:孩子吃饭前喝太多水

        餐前孩子多为空腹状态,如果在这时过量饮水,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

        ◆餐前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致使消化能力降低,在炎热的夏季容易引起腹泻、呕吐等症。

        ◆餐前大量饮水会降低胃酸的杀菌能力,使孩子易受病菌、寄生虫卵的侵袭。

        ◆短时间内饮水过量可能使胃部扩张,甚至出现胃下垂。

        ◆大量饮水,尤其是喝汽水、冷饮,会使食欲减退,妨碍进食。

        因此,孩子在餐前不宜大量饮水。

        误区五十五:孩子暴饮暴食

        许多家庭平时因为工作忙,饮食较马虎,到节假日则大吃大喝一番,这样暴饮暴食对成人是不利的,对幼儿更加有害。

        暴饮暴食会突然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容易产生消化功能紊乱,引起急性胃肠炎,幼儿的消化功能很难恢复正常,长期下去会导致营养不良。暴饮暴食还可能会引起急性胰腺炎,即进食1~2小时内发生腹痛、呕吐、疼痛性休克、血和尿的淀粉酶升高,重症可危及生命,故对此应多加注意,千万不要暴饮暴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解读生活误区全书 第5章 (2 / 3)